第299页(1 / 2)

这头白罴虽是山中猛兽,可只要不发威,单看外表还是蛮可爱的,这也是动物园熊山受欢迎的原因。南烨控制的白罴知情识趣,与马戏团中表演节目的黑熊也差不多。一番表演下来为宴席增色不少,有了白罴助兴众人尽欢而散,也没人再责怪南烨不顾政务出门远游了。不过众人都当白罴只是个坐骑,谁也没看出它还是个生物武器。

虽说酒席撤去已经很晚了,可南烨还是不忘好好疼爱蔡琰一番。他们两人聚少离多,南烨总想着抓紧一切时间补偿蔡琰,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补偿自己。

次日天明,修炼了一夜房中术的南烨神采奕奕的投入了工作之中。交州的内政发展如今已然走上了正轨,相对公平的律法也修订出来开始执行。南烨要处理的无非就是再次出兵讨董之事。

南烨这次决定出兵的理由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他知道董卓会死,此战可胜。当然在他心中还潜藏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理由,便是希望早一步杀死董卓,帮貂蝉改变命运。

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董卓权倾天下,吕布威猛帅气,貂蝉周旋于两个极品男人之间左右逢源玩无间道似乎是件很浪漫的事,很多现代女性巴不得自己是貂蝉呢。可是置身汉末数载的南烨明白,贞洁对于一个古代女性来说是多么重要。貂蝉所背负的大义和所受的委屈绝对不是一个美女脚踏两条船那么简单。

南烨并未见过貂蝉,谈不上喜欢,更谈不上爱,用敬佩和怜惜来形容倒是恰如其分。不论貂蝉施展连环计是为了天下百姓还是为了报答王允恩情,这种牺牲精神都让南烨感到敬佩,同时也为貂蝉一生的悲惨命运感到可怜。所以他才同意兵进长安,想抢先一步诛杀董卓。

由于麾下文臣武将对于出兵之事都很赞同,南烨本以为自己可以统领十万甚至数十万大军直逼长安,可没想到最后从戏志才那里得知交州可用的精兵唯有三万。这让南烨一下子就火了,合着一群人叫的挺欢却根本没兵可用。诸侯虎牢关讨董的时候好歹还有三十万人呢,自己三万就想兵进长安打董卓,这不是开玩笑嘛!

南烨对着戏志才劈头盖脸的问道:“兵呢?我的兵呢?在科学城里我还统帅三万精兵呢,怎么交州多了四百万人口,我还是只有这三万兵?这人都让你吃了不成?”

面对气急败坏的南烨,戏志才一点也不急,缕着两撇小胡子道:“忠可没那么好的胃口,吃下如此多的人马。飞燕、宣高等人虽说带来不少兵马,可法师也该知道黑山军、泰山军的士卒都是何等货色。在公明、高顺这二位练兵将军眼中,那简直就算不上士卒,就算给法师,法师也定然不会用的。至于交州训练完毕的士卒还要派往各地镖局,还要用来组建水军,还要留兵驻守交州,还要帮助百姓屯田,还要……”

“打住!打住!我也知道交州用兵之处不少,可三万兵也太少点了吧?”南烨止住戏志才的话头道。

戏志才摇头道:“兵贵精,不贵多。法师讨董有这三万人马足矣,当初法师追击董卓不是也用的三万人马?若法师还嫌不够,便将亲卫带上。”

南烨闻言鼻子差点气歪了,他就那一百亲卫,就算加上也不过三万零一百,根本没什么区别。南烨气道:“追击董卓之时我还有飞燕等人相助,兵马接近十万。又有曹操先攻一阵,破了董卓伏兵。再加上洛阳百姓士卒心向我等,董卓被诸侯吓得胆寒,这才侥幸取胜。此次只有三万人马如何能胜?”

戏志才掰着手指细数道:“法师这三万远征军皆是交州精锐,文远、子龙麾下的三千骑卒和高顺麾下的一千陷阵营皆在军中,这三万士卒以一当十足矣抵得上三十万人马,此其一也。董卓在长安倒行逆施,法师在长安则颇有人望,长安百姓同样心向法师,此其二也。此次法师出兵虽无曹操等诸侯相助,可却有长安朝臣以为内应,大可不必担心中伏,此其三也。董卓先前败于法师之手,如今法师出兵必令其丧胆,此其四也。忠以为有此四胜,此战与之前法师追击董卓一战并无不同之处。”

南烨一听戏志才将自己刚才所用的取胜理由全都照搬过来还给自己顿时哑口无言。愣了片刻才道:“若那董卓死守长安关隘又该如何是好?”

戏志才笑道:“法师能取则取,不能取便撤军也无妨。此战一是为响应朝臣大义,二是为了练兵,只要出兵便可,胜负无关紧要。”

第380章 除白罴计得金尸 收密信潜行长安(13)

南烨听戏志才说胜负无关紧要当时便怒了,他的作战宗旨就是只打胜仗,打能赚钱的仗,绝不做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于是便对戏志才道:“志才也熟读兵书,应该知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国之大事啊志才!日费千金啊同志!庙算不胜啊我的祖宗!若是胜负都无关紧要,这仗还打什么劲啊?”

戏志才当然知道南烨引用的是《孙子兵法》,他微微一笑对南烨道:“法师所言忠岂能不知?忠还知道法师百战百胜从未在战场吃亏。昨日言及出兵之事并未细说士卒数量,法师便欣然同意出兵。由此可见法师未卜先知早有胜算,又何必在此为难于我?忠只问法师一句,只有三万人马,法师战是不战?”

南烨是因为知道董卓离死不远了这才答应出兵。戏志才则是算定了南烨从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才压缩兵马,降低远征成本。此时南烨若说战,那此战必胜,三万人马足矣。南烨若说不战,则此战必败,戏志才便要另行安排,从各处再调拨人马。

南烨可不知道戏志才还有两手准备,他见戏志才吃定了自己便无奈道:“当然要战!此战就算不胜也不会吃亏便是,三万就三万吧。”

一旦南烨做出了决定,麾下文武乃至整个交州便会围绕着他运转起来。因为南烨不但是交州牧,还是交州百姓的精神领袖,是所有人的信仰。数日之内,三万大军便准备齐全,白罴的一身特制铠甲也在交州科学研究院下属的秘密兵工厂连夜赶工完毕。

交州科学研究院是南烨成立的特殊机构,其前身便是科学城中的兵工厂。这里汇聚了南烨弟子和无数技术人才,专门研究提高科学技术实力。蔡邕、王翼、左伯、师袁宜、谢胜、毕岚都是这里的负责人。研究院不但研究各种民用科技,还有秘密的兵工厂专门研究军用科技,生产各种武器、盔甲和军用器械,就像三国游戏中的技术工房。

南烨早就密令科学院开始研究双边马镫、马甲、连弩、投石车等“先进”武器,也有了一些成果,只是还没有大规模装备士卒罢了。因为南烨担心一旦将这些技术大面积投入使用,便会被其他诸侯窃取,最后的结果便是造成更多的士卒、百姓在战乱中伤亡。

南烨深知科学技术是柄双刃剑,用不好就会伤及自身。试想一下,若是灵帝、董卓、十常侍掌握了飞机、大炮、原子弹,那简直就是全世界的灾难了。所以南烨并不打算在民智未开的时候去研究火枪、大炮之类的热兵器,就算是冷兵器他都是极其小心谨慎的使用,以免被其他诸侯窃取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