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玉良把咖啡慢慢喝了一口,他头脑警醒,但是听到驻港英军都出面,又查封全港药业货仓,心中松了下来,英军不是随便出动的,这说明不是有人要搞鬼。
陪章玉麟聊了两句,把咖啡喝掉,章玉良这才开口说道:“三哥,我去尖沙咀见几个上海商人,可能晚上有应酬,你记得帮我向母亲告假,晚上不能回家吃饭。”
“喂,上海人?你搞乜鬼呀?大哥二哥去澳洲这段时间,你就整日跑出去不见人,虽然说大哥让我帮忙打理生意,但是你也是章家人,也有份嘅。仲有,你那个跟班哪里人?不用家里帮忙发薪水咩?记得同我讲一声,我把他放在公司名录里按月付薪水俾他。”章玉麟看着转身要离开的章玉良说道。
章玉良回头笑笑:“家里生意话事也轮不到我一个最小嘅,我去见几个小商人,准备把攒了多年的零花钱拿出来同人合伙做些小生意,你也知我只有几万块上学时在美国赚来的零花钱啦?至于跟班,我自己付啦,每月两百块薪水我仲付的起。”
说完之后,章玉良迈步出了章玉麟的办公室,章玉麟摇摇头,就继续修剪花草,对这个最近神神秘秘的四弟,也许只有此刻远在澳洲的二哥能看清楚他到底想什么念头。
章玉良临出门时忽然想到一件事,海关查全港药业公司货仓,那利康也肯定在其中,如果在英国鬼佬正想要找个倒霉蛋出来杀鸡儆猴的情况下,爆出利康用驱虫药冒充sa肺片的事,是不是能让褚孝信手忙脚乱?
生意场上,就是要趁他病要他命。
想到这里,他转身回了自己的办公室,拿起电话打给潘律师:“潘律师,我订的包装是不是已经有一部分已经ok?我不急着用,高价找几个口风紧的人头,去警署举报,就话这批盘尼西林的包装是利康商贸公司的秘书宋天耀让他们做的,想要做假药卖去大马和菲律宾。再让几个中文报纸明日帮忙登个消息嘲笑一下,嗯,就这样。”
挂断电话,章玉良摸了摸自己的脸,淡淡的笑着:“褚孝信,你泼我一杯茶,我就泼你一身洗不掉的脏水。”
第一二二章 总会有机会
仪式结束后自然是启程前往九龙地区的几个木屋区赠送药物,路线是宋天耀和安吉·佩莉丝早就安排好的,从中环用货车载着药物,搭客货两用的渡轮先过海到达九龙码头,第一站是战后英国人在九龙地区做慈善的必选之地,九龙塘老人院。
何明光,葛慕莲,石智益这三位也没有等仪式结束就先行告退,而是一起过海抵达了九龙塘老人院,等第一站九龙塘老人院这里的捐赠结束后再离开。
九龙塘老人院,听名字似乎和那些新界乡下清茶淡饭,两餐一宿的自费养老院没有区别,但是实际上,这里是整个香港唯一一家殖民政府建立的免费性质老人院,香港殖民政府用纳税人血汗钱在九龙塘修建了占地数十亩,设备现代化的花园式洋房老人院,拥有小型医院,餐厅,花园,每位入住者都能独自拥有一间设备齐全,二十四小时供电,配备收音机的大型套房,除了一日三餐,还会额外供应下午茶点及宵夜,每个入住者都有一名管家和三名专职菲律宾女佣负责陪护,房间打扫,衣服洗熨,食物烹煮,住客起居,各司其职。最主要的是,入住这里的住客,对享受到的任何服务,都不需要支付哪怕一分钱,全部由香港殖民政府来买单。
这处老人院建立之后,英国政府特意让bbc的记者来香港报道过,写就报道来向世界展示英国对海外殖民地的社会福利如何优秀,西方几个国家也都在各自媒体上赞扬英国,很多英国本土公民看到香港这间老人院也都赞叹,简直比他们在英国这些有儿女照顾的老人的生活还要优渥。
事实上,除了建成让bbc过来拍照片时,香港殖民政府找了些中国老人进来摆摆样子演戏,等记者一走,那些中国老人就被带离老人院,由各个在政府任职的中国职员把自己父母领回家,全部都是假的。
这间老人院,的确像香港殖民政府宣布的那样,入住者不需要花一分钱,但是前提是,这间老人院只接受外国无依老人,本港纳税华人免开尊口。
所以这间用中国人出钱建起来的老人院里,如今住着三十多个英国老人,十几个美国老人,白俄人,荷兰人,葡萄牙人甚至有两个是印度人,但是就是没有一个中国老人。
而就在老人院外不足千米,就是九龙区笔架山木屋区,很多人战乱中没了亲人,自己卖光了劳力,只剩一把年纪,只能龟缩在木屋区里等死,连一个生养死葬的小小愿望都不可实现,不足千米距离,却是一世都难跃过的天堑。
看着葛慕莲,何明光,石智益,安吉·佩莉丝,贝斯夫人乃至褚孝信等人带着亲切的笑容在闪光灯的闪烁中走进九龙塘老人院时,走在最后的宋天耀不知为什么,望着这处老人院富丽堂皇的正门,忽然想起了孤伶伶守着龙津义学的祖父,想起了义学正门处,那副虽历百年风刀霜剑,却不改书剑锋芒的楹联:
尽洗蛮烟蜑雨,平分苏海韩潮。
他在迈进老人院之前,扭过头望了一眼不远处的笔架山,用连身边师爷辉都听不见的声音说了一句:“总会有机会。”
再回首,已经又是那个满脸带笑,人群中毫不起眼的利康商贸公司秘书,宋天耀。
……
湾仔太和街,足有二三百个街坊妇女围在宋天耀一家居住的唐楼下,人数之多,把街道都已经堵的水泄不通,一些喜欢看热闹的货车司机或者没有客人的黄包车夫也都停下来,朝人群里挤去,想要看看到底出了什么事。
“珍嫂!到底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