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换了旁人,可能夫妻又要调笑几番,但赵石只是呵呵一笑,道:“种燧这次出去,可能要吃点苦头儿,但对种氏而言,却甚为有利,这些话,也就咱们夫妻说说,不好跟种燧当面讲,怕挫了他的锐气,七娘那里也不用提,知道吗?”
“夫君怎么还算计起自家人来了?”李金花越发好奇,这些年,她虽说不曾出过长安地界,但对于朝中之事,却越来越疏于关注了。
见赵石不言语,李金花立即道:“妾身多嘴了……”
赵石笑笑道:“没什么不好说的,这不是算计他种家……折氏江河日下,杨氏远走,种氏却是越加根繁叶茂……这样的门户,早晚落在陛下眼中,不如趁早让陛下看个明白,种氏已经非是当年之种氏了……”
“其实再过个一二十年,情形会更清楚一些,但现在嘛,种氏却还不愿自承其虚,也没有半点韬光隐晦之心,只能是我帮他们一把,让陛下放放心。”
“不过也不保准,说不定种燧还能建些功业出来,那样也不错,趁机把他踢出朝堂也就是了,没了他在陛下眼前晃来晃去,京中大阀种氏也就不那么显眼了。”
第1608章 登门
毫无疑问,种氏如今是京中最显赫的将门。
即便晋国公府与之相比,也要逊色三分,因为这是个庞大的家族,枝叶繁茂,根基深厚,在李氏韬光隐晦,郑氏分崩离析,折氏被拔光了一多半的牙齿的今天,没有了多少掣肘的种氏可谓是一枝独秀。
而种从端前两年中了风,开口说话都困难了,种氏主事之人,也就顺理成章的换做了种燧。
这一点尤为关键……
种燧这人,心性坚毅,野心勃勃,并不算是一个好的继承人。
这么说可能有点矛盾,但和种氏联络有亲,又身在枢密院的赵石看的很清楚,这样的不知收敛,早晚有一天,会耗光皇帝陛下的耐心……
因为从景兴年间开始,大秦两代君王都在有意无意的消除这些门阀世家的影响力。
也许,将来长安城中会出现很多世家豪门,声势也许并不弱于当年的长安五姓,但现在嘛,却还不是繁花似锦的太平盛世。
当政的,是心计深沉,目光远大的成武皇帝。
其实,在几年前种燧争夺枢密使之职失利之时,这种考量就有所体现,只是那会儿,皇帝陛下的心思,还在其他两家身上罢了。
所以,赵石想让种燧出京领兵,也算是一番好意,成武鼎革到了今天,政治立场什么的,有的时候已经无足轻重,皇帝陛下即便对种氏并无厌恶之意,有那么一天,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对种氏下手。
如果种燧还在朝中,首当其冲者,必定是种燧无疑。
这样的一天其实已经不远了,张承这个枢密使做的很称职,虽然一直在努力摆脱着赵石的影响,一些事情上做的并不很得赵石心意,但无论眼光还是手腕上,都要比种燧稍胜一筹……
不过张承任职枢密使的时日已经所剩不多,到时张承卸任的时候,种燧几乎是天然的接任人选。
那个时候,皇帝陛下会很为难,赵石也将面临取舍,说不定,刀光剑影,便因此而起,与其那个时候纠结,不如趁早谋之。
不过,谋人容易,谋己却难。
种燧受家世所累,这辈子恐怕也难以再进一步了,而他赵石,却也为声名所困,其中之为难,外人如何知晓。
都说他晋国公党羽遍布朝堂内外,但这两年你瞧瞧,他不理政事,放手权柄,从皇帝陛下数起,再延及亲近友好,有哪个真心实意来到他面前,相劝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