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4页(1 / 2)

但就在这样一个时候,大秦朝中再起波澜。

就周枋个人而言,有过一次深刻的教训的他,越发不愿在这样的滔天风波当中,去摆弄风雨了。

周枋其实看的很清楚,这虽不是什么夺嫡之争,但其中凶险之处,却又有过之。

文武之间火花四射的交锋,实在让他这样出身,又常年跟刑名打交道的人,感觉不到参与其中的话,有什么利益可言。

实际上,他这里已经打定主意,冷眼旁观便是,无论胜败,于他周枋而言,又有什么呢?

但世事难料,尤其是这样的滔天风雨,又有谁能单靠自己的意志来决定之后的行止呢,多数参与其中的人,也不过是身不由己罢了。

像周枋,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昨日长安府那里发生的种种,直到昨日晚间,才算传入他的耳朵,即便是周枋已经见多了风风雨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脑子里也是轰的一下,懵了。

晋国公,冠军大将军赵石……这个名字一下便如大山一样压在了他的心头……

第1424章 周枋(二)

白日里发生的事情,直到晚间,作为主官的周枋才将将得知。

这中间的延迟,缘由很多。

一个是由长安令尹衙门而来的长安府衙刚刚成立,加之京军整编,雄武军撤了番号,成为长安府治下衙役,里面涉及极多,可以说,长安府上下如今是一片混乱,周枋这位长安府第一任主官要想完全掌控长安府权柄,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于是出现了现在的情形。

二来,朝堂动荡,立身于中书的周枋也无法独善其身,注意力也无法专注的放在长安府这里。

再有,有心人故意隐瞒不报,一直拖延到事情做下,才报了上来。

实际上,就是一句话,长安府刚刚升格,还没有来得及形成有效的行政体系,白日里发生的事情,不过是下面的人自行其是罢了。

所以,作为长安府主官的周枋,在此事上吃了一个暗亏……

不过不管有着怎样的缘由,事涉晋国公府,得知此事之后,周枋却是不敢怠慢。

为官多年,周枋可不是糊涂人,只是略微想想,便也知道,这次算是麻烦了,晋国公是什么人,他再清楚不过,因为他曾在蜀地为官多年,亲眼目睹了蜀中战后的凄凉景象,他也经历了正德末年以及景兴年间的风波动荡。

几乎是眼瞅着那位大将军从稚龄来到中年,在这二十多年间,披荆斩棘,一路腥风血雨的走过来。

杀人盈城,屠人遍野这样的词汇,一直夹杂在这位大将军崛起的过程之中,直到这位大将军率军攻取西夏灵州,一战之下,数十万西夏大军灰飞烟灭,大将军赵石的威名和权柄也来到了巅峰。

可以说,晋国公,冠军大将军赵石的赫赫功绩之上,沉淀的厚厚的一层血色。

周枋自忖胆气不小,历任以来,也有着严刚果决,不畏权贵的名声,但晋国公赵柱国,却是他断然不愿意得罪的人之一。

尤其是在这样的一个时候……

晋国公赵石灭夏回京已有一年多了,出使吐蕃,接下来可能还要出使河洛,河东等地,可见,回京之后的大将军并未如许多人猜想的那样,受到皇帝陛下的猜忌,荣宠信重之处,更胜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