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石不管那么多,爽快的臭骂了张峰聚一通,便话锋一转,又夸起了人。
最终,才吩咐张峰聚安心在河东呆着,别关心那些有的没的,若想做什么事,尽管想朝廷上书,如今也是大将军了,统领千军万马,坐镇河东要地,没必要畏首畏尾,什么事情都让别人帮他拿主意。
听上去这些话前后有点矛盾,但大帅的意思陆相很明白。
就是让张将军带好了河东兵马,旁的事情少管,至于说是让他自己拿主意,那就是说在用兵之上,只要有着合适的理由,没理由让河东精兵无所事事。
大秦这些年,从来没有什么擅起边衅之类的说法。
换而言之,就是在说,大秦的大将军都有着非常高的自主权,这在每一个帝国建立之初,都是常态,没什么奇怪的地方。
只是张峰聚这些年独当一面的时候太少,乍领河东兵权,有些犹疑惶惑罢了,实际上,每一位大秦上将军,在不请旨意的情形之下,只要调动的兵马不超过万人,朝廷一般都不会太过在意。
赵石这里最后犹豫了一下,才让陆相继续写下去,告诉张峰聚,河东,以及河南地,榆林等处,将建成大秦最大的两个骑兵集群。
这个数字将定在十万到二十万之间。
这是大秦在将来几年当中,最庞大的一个建军计划,其中靡耗的钱粮,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其中的兵种,划分的也极为详细,这并非是赵石一个人的意思,而是枢密使李承乾极力推动。
这在十几年前,就算是天下一统,也是少有人敢想象的事情。
但现在,却有人真正的提了出来,并得到了赵石以及张承,成峦等人的支持。
因为河套牧场已经彻底落入大秦手中,而且,北方云中,云外草原,也在大秦控制之下,大秦的马价,一直在狂跌不止,甚至于现在一头成年黄牛的价格,已经两倍于马匹,很多农户干脆用马来耕田了。
而在十几年前,大秦这里一匹好马,能换上五六头甚或是十几头牛都有可能,而到了南方或者后周,这个价格还要翻上一翻。
从吐蕃低地,再到北方草原,十几年间,大秦的军队在大将军赵石率领之下,征服了无数异族,而这些异族大多数都以放牧为生,他们贡献给大秦最多的就是战马。
实际上,遍观史书,人们都会明白,只要汉人拥有了战马,以他们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个世界上将没有人能够阻挡他们征服的步伐,只有他们自己,才会毁了这一切。
扯的有些远了,谁都能看的出来,枢密使李承乾李大人在拼命的榨取自己最后的一点精力和所有的才智,想要在大秦的丰碑之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所以,在费尽心机当上梦寐以求的枢密使之后,这位老大人变得非常的大胆,为此,甚至不惜和前户部尚书李吉撕破脸的对骂,在把李吉赶出朝堂之后,立即便向中书示弱,一点也不顾及自己的颜面。
而才一年的工夫,这位李大人已经整整瘦了一圈,这么下去,赵石很怀疑,他能不能熬到任期到来的那一天。
不过,这个计划赵石非常赞同,大秦有了几个天然牧场,组成数量庞大的骑兵集团,是可行而且必要的,更是赵石这样的将领乐见其成的。
大秦的骑兵越来越多,却分散到军中各部,让这个战场上最犀利的兵种,看上去没那么突出。
而在河东,河套这样的地方,组建骑兵集团,将是北方长治久安的基础,甚至可以作为大秦将来西征的先驱。
但这个计划的阻力也不会太小,中原之战也不知要打多少个年头,骑兵在淮河以北也许还成,但过了淮河,在那里,骑兵的作用将大大降低。
朝廷上的重臣们,不会想到这一点,对于靡费如此庞大的一个建军计划,很难不会遇到重重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