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既在为自己的胜利而欢呼,也是给予战死同袍最好的哀悼,更是宣示着,猛虎武胜军的不可战胜。
此战,战死四人,三人为箭矢射中面部要害而亡,一人因堕马而死,都属于意外情况,由此可见,一支重骑兵的恐怖威能。
而伤者,皆为轻伤,可以忽略不计……
战国无疑是辉煌的,杀敌一千六百余,实际上,其中多半都是自相践踏而死,为骑兵杀伤的却在少数。
俘敌六千余,其中佐将一人,小首领两个,其余皆为下级官佐,投降的也多为负担,奴役,正兵很少,多被杀死或逃窜而去。
最可笑的是西夏骑兵,措手不及之下,多数徒步散于乡野,只有少数人骑马逃离。
所以,两千余战马,以及两百骆驼,便成了秦军最大的一项战利品,不过现在大秦真的是不缺马,让这些战利品价值缩水不少,不过值得安慰的是,战马中多一半都是深得秦人喜爱的河西马。
而骆驼深能负重,在沙漠中的作用也远大于马匹,到是一项不错的战利品。
至于刀枪弓箭铠甲,秦军将士都不太看得上,只是堆成一堆,等待后面大军来到之后接收便是。
而俘虏的西夏兵卒,多数都是汉人,也不难处置,秉承大将军赵石一脉的风格,党项羌人一个不留,比在金国省事的是,不用再甄别什么军官,这些党项羌人一死,军官也就没了。
这里面的汉人,最多当个小头目,基本还都不在正军之列。
第1240章 韦州(一)
两日后,韦州城下,秦军各部陆续赶到,一时间,大军云集,刀枪如林,旌旗蔽日,秦军营寨,密密麻麻分布于韦州城下,一眼望不头。
此时,西北已渐渐进入秋季,风沙之中,透出了一丝凉意,一面面秦军将旗在风中烈烈舞动,人喊马嘶之声,响彻天地。
数十年过去,秦人复来,声威更胜当年……
韦州城静静矗立在那里,好似一点声息皆无,高大的秦人骑士,在城下纵横来去,耀武扬威,好似一点也没将城上守军放在眼里。
韦州城并不算高大,当然,那是和长安或是几座北地雄城相比,实际上,韦州城在西北,算得上是有数的大城。
因北接灵州,南连萧关,东控横山,实乃西夏一等一之军事重镇,一旦西夏有南侵之意,这里便是西夏人囤积粮草之地。
而秦人若是北来伐夏,这里也是必经之所在。
由此,西夏各大军司起伏不定,但韦州之静塞军司,却从来不曾轻动过。
而近十数年来,因与金人连年战于河南地,河东等处,左厢军司渐渐势强,西夏东南东北各大军司皆受左厢军司辖制,左厢军司也一跃而为各大军司之首,权柄比起当年西夏立国时来,更胜三分。
这样的势头,别说各大军司,即便是皇帝陛下,以及朝中重臣们,也无可奈何,因为如今的西夏国相大人正是出身左厢军司,而继之者,更是国相大人的侄儿,如今的西夏名将李元翰。
当然,左厢军司之所以膨胀到如今地步,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却是,可以任意取用东南银州等地之粮草,而其北面,又是西夏最重要的养马所在,如此粮马不缺,又常年与金人交战,将强兵精之下,其势也更是难制。
不过,归根结底,还是东边的各大军司失去了制衡左厢军司的能力,在这个上面很多睿智之人就算不愿意,也必须承认,若没有李元康叔侄两人励精图治,如今的左厢军司也不定会比西南的右厢军司强的哪里去才对。
可以说,时事造就了如今的左厢军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