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6页(1 / 2)

将血[校对版] 河边草 2283 字 22小时前

回想这些年奔波来去,每一次回京,烦恼都不会少了……

第一次,是随景帝入长安,可以说是带着满心的杀机而来,不过那一次,动机却最为单纯,而且,站在长安城的城墙之上,漫观长安胜景,那一幕,多少年过去,也如在眼前……

接下来,好像应该就是大秦第一次东征了,为帅的是景帝的兄弟,魏王李玄道,那一次,让他真正的见识到了战阵杀伐的场面,千军万马,对阵疆场,往来厮杀,着实让人开了眼界……

而那一次,也是他最任性的一次,入吕梁,北上草原,在鞑靼草原呆了多半年,之后回京,皇位之争尘埃已然落定,景帝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那个时候,他是被如今的太皇太后派人带回京师的,到也不算担心,立下了不少战功,又有太皇太后作保,加上位置也不算太过惹人注目,就算功过相抵,也算不了什么。

果然,回京之后,受了些斥责,官虽没升,却晋了爵位。

之后好像就是作为钦差出京入蜀传旨了,接着几经波折,几乎就是九死一生,才立下了平蜀大功,还没有回京,其实就已经是加官进爵,什么都有了。

但那次回京述职,想的也就多了起来,回来长安,一路之上,皆是心事重重,丝毫没有得胜还朝的喜悦之感。

果然,景帝也没让人失望,直接就是一个羽林中郎将的虚衔把人打发了,之后滞留京师,几乎没有再领兵出京的机会了,景帝疑忌之意,在那个时候已然是越来越明显。

再之后,便是秦军第二次东出潼关,好在,猛虎武胜军已经成军,渐渐露出峥嵘之意,调猛虎武胜军参战,实际上多少有点不得已而为之的意思在里面。

猛虎武胜军留在京师重地,一家独大,对许多人来说,都构成了威胁。

之后,他率猛虎武胜军北渡黄河,进入河中,与金人连场激战,尤其是最后太原府一战,重创金人太原守军不说,还尽歼大同守军最精锐的虎卫军骑军,可以说,那一战为后来北上河东,收复河东汉家故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让他再在河中呆上一年半载,其实不用动用大军,只河中兵马,便足以攻取太原,大同重镇了,能为大秦省下无数人力和物力。

但可惜,景帝的疑心病又犯了,又一次迫不及待的招他回京,那一次回来长安,路途之上,他根本不敢闲着,紧锣密鼓的布置后手,不然的话,就是个坐以待毙的下场……

千军万马,齐入长安,景帝死了,王家败了,一颗颗人头落地,一腔腔鲜血喷洒,看上去酣畅淋漓,但谁又知道,其中包含着多少的犹豫,多少的算计,多少的凶险?

这一次回来,又将是怎样一个场面呢?

景帝不在了,确实让人轻松很多,而这一次回京,估摸着当也能瞧出些当今陛下的心性来。

数载一晃而过,当初的那些承诺,他还能记住多少?皇帝和功臣之间,是不是能相得益彰,都会有着不少端倪可循……

不过,这一次回京,和之前的任何一次,都不会相同,权势和荣耀,必将加之于一身,朝堂之上的那些大人们,再是眼红,也不敢再有何不敬之言语……

正想到振奋之处,身后脚步声响,随即,一双手臂从后面搂住他的腰身,娇软而带着弹性的身躯,紧紧靠在他后背上。

蒙古少女清脆的笑声传入耳朵,“我的丈夫,你说的那座大城怎么还没有出现在达达儿真面前,这世上真的还有比大同还要高,还要大的城池吗?”

和种七娘预料的偏差很大,蒙古少女适应的很快,过了潼关,便渐渐欢悦了起来,新奇的看着所有的一切,问来问去,让种七娘不胜其烦。

汉地的繁华,让她赞叹,汉人的屋宅,让她惊奇,汉人的礼节,让她疑惑而又好奇,汉人的强大,让她敬畏……

这不,听了长安的好,一路上已经问了多少次,什么时候才能到长安,好像那里才是她的家一般。

“就快到了……七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