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页(1 / 2)

将血[校对版] 河边草 2442 字 15小时前

“你是说,你想来当这个武学山长?”景帝的声音飘飘渺渺,如在云端,听不出半点的喜怒。

赵石知道,这个时候是最危险的时刻,也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不假思索地回道:“今臣所言,皆因眼见朝廷开武学之门不过数载,便已没落至此,所以有感而发罢了……

而臣年纪轻轻,德望不足,断不敢误人子弟?臣只请陛下,为军兵将校,广开门路,使我武人之功,也能为后人铭记……

陛下请想,若军中伍长,队正,旅帅之辈,皆出武学,不但粗通文墨,且精通战阵,练兵习武,皆从一定之规,行军征战,皆有可依之法,若再有一二惊才绝艳之辈补充改进,臣敢断言,不出十载,我大秦军旅之精,当可为天下之冠,到时,不论诸侯北虏,皆如土鸡瓦犬,定鼎中原又算得了什么?到得那时,分兵四出,目之所及之处,将皆为我大秦疆土……”

一个大大的馅饼被赵石轻易的勾画了出来,连他自己都被自己说的有些热血沸腾,就更别说雄心勃勃的景帝李玄谨了。

景帝眼睛越来越亮,想要站起身来走两步,却又按捺住冲动,唐太宗李世民开科举取士,见文人士子蜂拥而至,曾志得意满的道了一句,天下名士,皆入吾瓮中矣,由此,开大唐极盛之世数百年。

若是武学……这可是能让人名垂千古的大事,若真能自景兴一朝而始……

景帝心中怦怦直跳,终于被赵石这些话彻底的打动了。

赵石也是口干舌燥,这要是再不成,他还真不知道还有什么话可说了。

景帝不自觉的抿着酒,目光已经没有焦距,许久过后,才缓缓道:“朕到未想的如此长远……不过,你说的倒也有些道理,朕要细细思量一下。”

说到这里,放下酒杯,正色道:“回去之后,写个详尽的章程出来,嗯,朕这里命国子监……”

顿了顿,随即摇了摇头,“不要与旁人商量了,即是你的提议,能想到多少,便是多少,写好了奏折,就入宫来见朕,不需通禀他人……”

景帝定定的注目赵石,“不要得意忘形,朕没说就此准了你,若只是一时兴起,没个章程,朕断不会容你任意胡为,你可明白?”

赵石心中一喜,起身躬身道:“微臣遵旨。”

到了此时,景帝心里也是乱糟糟的,再没了谈兴,遂摆手道:“朕有些累了,你自去吧,朕每次见你,都是费神劳心,朕现在都好奇,你那心里到底终日在想些什么?今日说这般,明日又论起那般来了,也没个准数,再要这般下去,朕可真不敢再召见于你了……”

赵石堕落的也快,好话现在是张嘴就来,“臣的见识就那么多,每次搜肠刮肚的,务求在陛下面前言之有物,也是头疼的厉害,所以才想起一出是一出,陛下若再多召见几次,臣只好闭口不言,因为实在是没什么可说的了。”

一下子便将景帝逗乐了,连连挥手,像赶人一般的笑骂道:“走走走,眼不见为净,也好让朕清静些……”

第0637章 红鸾

金銮大殿之上,大秦群臣肃立,人人脸上皆有肃穆振奋之色。

在这大秦论事正殿之上,接见蜀国降君,这无疑是一个让大秦君臣皆感自豪自傲的日子,征服者居高临下,被征服者拜服于地,这满朝群臣,谁又能抑制住心中的异样,有的人更是觉得,能在有生之年,见此盛景并参与其中,这一世就不算白活的。

而已然身为首辅的同门下平章事李圃更是脸色潮红,如饮美酒,本来自杨感卸任离朝,四朝老臣一旦离去,身为继任者的他身上的胆子可是不轻,威望不足,杨感门生故吏也多有刁难不服之心。

而这又非是什么政争,而是纯粹的官员交接之下,产生的那些理所当然的纠葛,还好的是杨感自卸任以来,便一直闭门谢客,谁也不见,独独是他前去拜见,却被延请入府,做了一番长谈。

这般作态,着实让他对老相爷感激不尽,也正因如此,才少去了许多的麻烦,不过就算如此,中书省内,关于自己所陈蜀中官制,地域划分等事,也是屡遭批驳,在蜀中施行之期也是一延再延,让他疲于应付之余,也感到了老相爷那若有若无的影响就好像一座大山,不但压在几位参知政事的头上,也拦在自己的前面,好似无法翻越一般。

而他运气也是真的好,恰于此时,却迎来了大秦自开国以来,最大的一场盛事,这无形之中,也就使宰辅交接,承上启下的关节显得并不是那么引人注目了,对于李圃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而也正是蜀地,给了他一个施展手段余地,若能治平蜀中,那他这个位置也就稳如泰山,不然的话,什么也是休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