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页(1 / 2)

可这种事情,却又不能找别人说,就算是再信任的手下,也不能说,谁知道手下会不会回家和老婆说呢!

嗯,对了,咱也有老婆啊,那可是最亲近的人,对,回后宅和老婆说说,让她帮着分析分析,虽然他有好几个老婆,就算是再怎么标榜自己不爱女色,但身为王爷,红颜知己这种东西,总是不缺少的,但能称得上真正的老婆的人,却只有一个。

李正隆大步去了后宅,进了自己住的院子,叫道:“阿彩,在做什么呢?”

他的王妃不是高门大族,而是一个中等人家的女儿,也就是俗话中的富农人家,做为皇孙,他想娶什么样高门大族的女儿都能娶到,可是他却非要娶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以此来确保他的王妃和长公主没有关系,也和朝中任何一方没有关系,是只属于他自己的人。

而他的王妃也确实是和朝中任何一方势力无关,所以很值得他信任,夫妻两个自成亲以来,非常和睦,可以称得上是夫唱妇随,就象平常百姓家的夫妻一样了。

王妃此时就在院子中,在给蔬菜浇水,她在院子里种了不少的蔬菜瓜果,自种自吃,这样一来安全,二来她也能有些事做。

听到李正隆说话,王妃转过身来,道:“客人走了?听丫环说,这是个很重要的客人,是叫杨泽吧?”

李正隆嗯了声,走到菜地跟前看了看,道:“菜长得不错啊,不过你却不要如此的辛苦,有些活儿让下人们去做就成。”

“我闲不住的,有点儿事做,总比一天到晚闷在屋子里面强,在屋子里坐得久了,感觉人都要傻了!”王妃笑道。

夫妻两个一起进了屋子,李正隆打发走了仆人,关上房门,这才道:“那个杨泽是大王爷的人,不过却挺能帮着我办事的,他主要是想得个终身的富贵,却又不肯背叛大王爷,所以帮我就等于是帮他自己了。”

王妃点头道:“他这和乡间种庄稼的人差不多了,自己家的田不多,只好替别人种,好分些收成!”

李正隆微微一怔,忽地笑了,可不是么,要是说起来杨泽现在可不就是干的这种事儿!

他道:“刚才他带给我一个消息,说我是李家很重要的人物,可却又说李重九,就是那个病秧子,就因为他病得重了,所以没准别人会更看重他,可按道理来讲,应该是看重我才对啊,你说是不是这么个事儿!”

他没有把具体的事情说出来,说了王妃也不懂,他只是说了李重九的事。

王妃想都没想,笑道:“对啊,他说的没错。以前在我们乡下,要是一个农人有两块地,一块地比较肥,那自然产的粮食多,可正因为地肥,所以不用太费力气地去照看,而另一块地如果是坡地,产的粮食少些,为了保证不会一点收成没有,自然仔细照顾,费的力气自然就多些了呀!”

李正隆啊地一声,想想是这个道理,他道:“这个,道理还真是简单啊,我却一时没有想到!”

王妃又笑道:“在我们乡下,管这叫烧冷灶,就是看谁不行,却有可能行,那就多拍这样人的马屁,万一以后行了,那岂不就发达了,你是热灶头,就算要烧,也轮不到他们来的啊。”

李正隆想了想,点了点头,道:“这就象我和长公主似的,不少重臣都看好长公主,所以去拍她的马屁,可我的身边却仍有不少大臣,只不过都不是重臣罢了,这点我刚才还想到了呢,还在感叹自己身边的重臣太少,却没想到这个道理,早就被你想透了。”

“那他们就不怕李重九死了吗?万一死了,他们不就白烧冷灶了!”李正隆又道。

王妃唉了声,道:“如果他们对李重九忠心,就算他死了,他们要改换门庭时,别人一想,当初李重九那么差,他们还能忠心地围在他身边,那这种人如果换围在我身边,岂不是也能忠心耿耿的,他们反而会得到信任的啊!”

李正隆一拍大腿,叫道:“是啊,可不就是这么回事么!”一时之间,豁然开朗。

可一旦想明白了,他就又想到自己身边的那些大臣,估计着,那些大臣也会有如此的想法吧!

这么一明白,他就又不爽了,可谁对他是真的忠心,谁对他是假的忠心,他却判断不出来,想了好半天,这才叹气道:“要是人人都象杨泽这样,什么话都明面儿说,让我好判断就好了,总比那些表面上忠心,可实际上不知道怎么回事的人强啊!”

王妃想了想,道:“其实,这个也好判断啊!在我们乡下……”

李正隆笑道:“又是你们乡下了,不过,你们乡下的事,和朝廷里的事也差不多,相反还更简单些。你说说,你们乡下又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