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页(1 / 2)

李正隆心满意足,他觉得杨泽太为他着想了,真是个出色的谋士,他甚至还在想着,通过这事能不能把杨泽拉进自己的阵营,不让杨泽再为李晏效力了!

抄家一直抄到晚上,也没有抄出最终的结果来,李正隆实在等不及了,他让手下人初步地建了个帐册,自己捧着就要进宫,可杨泽却把他给拦住了,让他先去中书省,和宰相们研究一下,看看宰相们的意思,国公府这边先由他照看着,如果宰相们的意思是赞同,那明天李正隆再拿着帐册进宫,那也不迟啊!

这算是把人情卖到极致了,李正隆深以为然,立即拿着帐册去见宰相们了,中书省有好几个宰相,他要去挨个见,挨个谈,让朝中几位大佬挨个地赞扬他,他相信通过这件事,自己很快就会得到一批新的追随者,势力大涨,不会再弱于长公主了。

等李正隆乐颠颠地走了,谭正文便道:“师父,干嘛要便宜他啊,这么大的人情,为什么咱们自己不做,国子监啊,那可是为国家储备人才的地方,以后不知要有多少当官的从那里出来,岂不是都要承他的人情了?”

杨泽哼了声,小声道:“愚蠢,如果皇上不知道他这次夺兵权的事,是他谋划的,那也许对他不会有什么恶劣的想法,可现在已经知道了,他夺了兵权,又想拉拢文官,他还想有个好儿么?皇上的眼睛里可是不揉沙子的,他越得人气,倒霉得越快,看着吧,用不了多久,他就得离开京城了,那时想再回来,哼,就算是能回来,怕也是来不及了!”

谭正文奇道:“皇上已经知道了今天这事儿?”

“废话,你不要告诉我你猜不到,咱们可是宫里有人的,明知故问!”杨泽笑道。

谭正文也笑了,随即叹气道:“要是大王爷能早点儿回京就好了,他不在京里,就算师父你再怎么布局,可也难见成效啊!”

“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了!”杨泽并不去监督御前侍卫们抄家,这种时刻,如果挡着别人发财,那可是会招人恨的。

御前侍卫们也很会做人,尤其是管帐的,见监督的人只剩下了杨泽,便主动过来问记帐的事,每检查一件宝贝,记帐的就写到帐册上,如果杨泽对哪件宝贝多看一眼,那他立即就把那宝贝从帐册上划去,相当地会做人。

杨泽却是对于什么宝贝没兴趣,可谭正文却是大大地有兴趣,不但自己挑了好几件,还为付丙荣和木根,以及菜菜挑了好几件,每个人都有份,谁也不落空。

一夜虽忙,却无意外,待到第二天早上,抄家算是告一段落,杨泽把事情交给御前侍卫,自己则去宫门那里等着,叫谭正文找了顶轿子,他在轿子里补觉,他算计好了,这样的好事,李正隆会单独向独孤女皇奏报的,根本不会叫上自己,所以他只需要在宫外,等结果便可以了。

且说李正隆,一晚没睡,他这两天睡得极少,可精神却始终保持着亢奋,昨晚他挨家去拜访了宰相们,得到的结果非常之好,宰相们全都同意了他的说法,用查抄出来的财物去修国子监,这可是大好事,起码可以让国子监的学生们住得好些,吃得好些,这种事情他们岂有拒绝之理。

此时大方帝国的国子监,并不象后世朝代那样落没,而是很重要的一个部门,算是帝国的最高学府,不能说里面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当官,可就算是十成里面有三成能当上官,几千个学生便有好几百,甚至上千也有可能,十余年后,这便是庞大的一股势力,给他们修学舍,那就是长线投资,不管是李正隆还是宰相们,都愿意卖这个人情。

李正隆果然没有叫上杨泽,他也不知道杨泽就在轿子里面补觉,当然知道也会装做不知道的,而是自己拿了帐册去见独孤女皇。

事情超乎寻常的顺利,独孤女皇这回见了李正隆,听了他的奏报之后,大大夸奖了他一番,还让他以后好好练兵,管好右神武军。

李正隆得了夸奖,全身轻飘飘地出了宫,自认为他的暂代右神武军大将军,这个称呼,很快就会把暂代二字去掉了。

宫里。菜菜送走了李正隆,回了大殿,对独孤女皇道:“皇祖母,堂兄想要修国子监,那是什么地方啊?”她发现刚才独孤女皇见李正隆时,还是脸带微笑,可现在却是一脸的阴沉了。

独孤女皇忽然间怒道:“那是个混帐最多的地方,那里的混帐除了嘴皮子会说之外,什么真本事都没有,只会胡乱议论朝政,朕最不喜欢那里,所以这么多年来从来不修学舍,你那堂兄竟然想出了这么个法子,想拉拢人心吗,朕看他是等不及了,想盼着朕死,布局布得这么心急!”

菜菜奇道:“国子监里,都是只会耍嘴皮子的混帐吗?那不和杨泽一样了!嗯,杨泽会耍嘴皮子,但他不是混帐!”

“他是最大的那个混帐!咦,杨泽……好象他还真是又耍嘴皮子,又混帐的东西啊,国子监里的那些混帐,似乎加一块,也不如他一个人混帐!”独孤女皇若有所思地道。

第四百一十九章 文章的做法

国子监是前朝设立的,独孤女皇并没有对其进行改革,因为各地学生进入国子监学习,毕业之后进入官场,这是选拔朝廷大臣的途径之一,是科举选官的重要补充。

而国子监的学生大致有两种,要么是富贵人家的子弟,那种没啥大出息,却又不是长子,无法继承爵位,又科考无望的,便来国子监里混个资历,以后先当个小官,等把官位的坑占上了,家里面再使劲儿,让他升升官,但国子监里面出来的学生,就算是家里势力再大,也不会象进士出身的人那样成为高官,只能当个中下游的官员。

另一种学生就是有才华,却家里贫穷的人了,他们有才华,可家里供不起他们读书,如果为生活奔波,耽误了读书,那走科举这条路,也就有点儿不现实了,所以通过考试,他们进入国子监,凭着自己的本事,毕业了也能有个前途,虽然不如科考,可贫寒之家的子弟,还能指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