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峥又拿手指指边上的箱子,苏轼就上前把那些箱子全部都打开了,只见里面全是金灿灿的金翅鸟塑像,数量不下十尊。
苏轼挠挠头道:“您打算把这些东西都送给谁?”
云峥笑道:“胡说八道,这里面都是将士们血战才得到的东西,全部都是国帑,如何能够平白无故的送给别人?”
苏轼急忙道:“不用金翅鸟挑起和尚之间的纷争,您如何脱身?”
云峥苦笑了一下道:“小子,你难道还没有看出来吗?我的仇家在这片土地上越多,我就越安全吗?”
第五十二章 倒霉的《寒食帖》
“自我来蜀中,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少年子,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苏轼瞅着先生递给自己的《寒食帖》抓耳挠腮不知说什么好,冥冥中他觉得这首诗似乎和自己非常的熟,却又说不出什么道理来,因为这首诗里的遣词造句的模式和自己很像,先生作出来的诗歌往往大气滂沱,比如《满江红》比如《破阵子》如今这首《寒食帖》的出现,让他发现先生的学问好像又进步了,这让他有些惭愧,因为他这两年除了游山玩水陪老婆之外,学问一途上似乎毫无存进。
“先生把自己说的也太凄惨了些,云家即便不是大宋首富,也绝对算得上是巨富之家,您何必用‘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这样的句子来寒颤自己。”
云峥似笑非笑的瞅着苏轼道:“你不觉得这首诗和你家先生我的处境很相似吗?被人家丢在蜀中三年不闻不问,我堂堂的大将军混的连军将都不如,如今谁都跑来要欺负我一下。
庞籍,韩琦,皇后他们欺负我一下也就罢了,毕竟人家位高权重的我惹不起,现在大军在战乱中杀了几个和尚,难道就犯了天条了?
兵火烽烟之下血流万里,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敌占区,难道眼看着那些和尚杀我的手足,却不允许我的属下杀和尚?这是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