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页(2 / 2)

唐安微笑道:“陆夫子,来之前我听人说过,文无国界。难道这辩才会只准齐人参加?难不成齐国没有一点包容之心?在我看来,辩才会这个名字起得很好,重点在一个‘才’字,一个‘辩’字。‘才’暂且不提,陆夫子你连辩都不辩,口口声声说唐人如何。我到要问问你了——唐人就不是人?唐人就不能有才学?唐人就不能参加辩才会?”

一连三个问题,让陆季功微微错愕,没想到这小子词锋如此尖锐。

从这群人踏入夫子坡的那一刻开始,无论从气势还是话语上,陆季功都陷入了绝对被动。一个习惯了被人恭维的人,缺乏对手的挑战刺激,思路往往会变得越来越迟钝,陆季功显然就是如此。

他没想到会有一个人敢公然挑衅自己,更令人气愤的是,明明知道他的话都是歪理邪说,可每一句都与圣人沾亲带故,不是圣人所言,就是名句经典,让人好像产生了一种错觉:反驳他就是反驳圣人,就是大不敬,就是天大的叛逆。

陆季功想不通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他只是感受到了如山一般沉重的压力。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唐安不给陆季功反应的时间,继续道:“如果夫子能让我心服口服,那日后提起稷下学宫时,我必定会心存敬畏。若夫子和诸位学子继续这般以齐人自居而看不起大唐,甚至被我一个区区小管事的几个问题驳得哑口无言,那这辩才会——我等不参加也罢!”

欺人太甚,实在是欺人太甚!

学子们一个个面红耳赤,想要大声斥责,可想起方才这狡猾的唐小安用圣人九字真言当武器,生怕一个不慎又落入了他的陷阱,竟是没有一个人再胆敢做那出头鸟。

陆季功气得浑身发抖,道:“老夫执掌尼山辩才会十二载,从未见过像你这般牙尖嘴利的人!你且说说,我辩才会如何沽名钓誉了?被一个小管事辩得哑口无言?笑话!今日老夫就要跟你论一论,到底是你一个唐人有才学,还是我们齐人更有才学!”

见陆季功动了真怒,学子们新生胆怯,纷纷上前劝慰,哪知陆季功全然听不进去,红遮掩瞪着唐安,大喝道:“走开!唐小安,你远来是客,这题面就由你来出!”

“陆夫子不愿占小可便宜,这份胸襟委实让人佩服。”唐安从容笑道,“不过——我的题面早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到底什么是才?”

陆季功微微一愣,道:“这个问题,老夫早已回答过了。故技重施,不嫌丢人么?”

唐安摇头微笑,道:“夫子你错了。你的确回答过这个问题,可是在唐某看来,这个答案却错的离谱,委实让人不敢苟同。”

见所有人看向自己,唐安顿了一顿,面色严肃道:“陆夫子说,胸有万卷方为才。但要我来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咦,夫子们不都叫到我们要读书破万卷吗?这家伙号召众人放弃读书而去旅行,岂非与圣人教诲大相径庭?

学子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这唐小安是傻了还是黔驴技穷口不择言。

后世很简单的道理,可是放在文风鼎盛的大齐,却成了人人不屑一顾的低贱行为。看着学子们脸上有的带着不解,有的带着不屑,唐安眼神中闪过一丝悲哀。

他忽然想起那个在墨玉书院飘然的身影,想起她独到的见解和引人深思的话语,脸上带着一抹温馨,徐徐说道:“我的夫子教导我说,圣人的言论都是经过实践得出的、经得起考验的道理。但是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圣人在当时的感触,我们只通过书本文字,又何如能够切身体会?不将理论联系实际,终究会成为一纸空谈。”

陆季功道:“胡说八道!圣人之言乃是我等必须遵从的道理,其意境之深远、内涵之丰富,岂容你来妄加评论?你的夫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老夫看来不过如此,能教出你这等学生来也不足为怪了!”

一听这话,唐安脸色陡然转冷。

侮辱他可以,但侮辱他的女人却不行!眼前这个食古不化的老顽固,自己就是榆木疙瘩一块,偏偏迂腐落伍还不自知,对于有道理、有利于旁人进步的言论大家排斥,实在让人讨厌。

唐安毫不客气地伸手一指,道:“我和你讲道理,你却句句带刺字字嘲讽,就凭你这种心态和涵养,也配给别人当夫子?当孙子还差不多!看你一眼我都觉得浪费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