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师道苦笑一声,道:“不是朝廷不派援军,而是我种师道隐瞒军情不上报。”
太史昆听出种师道话中有话,遂沉住性子,问道:“这又是为何?”
种师道曰:“有兵自然就有帅,朝廷里派遣援兵,自然也会派来将领。自京中出来的大将,个个官比我大,我怕被人夺了指挥权,因而不上报,不求援军。”
太史昆闻言,反而笑道:“只怕是种公见识过京官的昏招,才有此作为吧!”
种师道苦笑道:“正是!既然从京城来到地方,那些京官们就要获取功劳。但倚着咱们大宋的律法,守土是无功的,想要功劳,那就得开疆。”
“所以……”
“所以京官们带来了援兵,根本不保大宋护城池百姓,而是先搜刮一遍地方,而后攻夏。太史兄弟,你想想看。夏国四十万人攻我平夏城,我只八千人守城,夏国攻了两个月、死了无数人也未曾得手,由此可见攻城之难。京官们带着十余万宋军去进攻夏国城池,又岂是这么容易得手的?十年来,我求援了三次,朝廷共派来了四十五万京师。这四十五万人,一个帮我守城的也没有,反倒是趁着我与夏军苦战,借口围魏救赵,去绕道攻打夏国。可最终呢?这四十五人得以生还的不足十万人。你说,我还敢求援么?”
太史昆哀叹一声,道:“不敢,换做我,我也不敢再求援了。可是这十年间,种公又是如何凭五万军马抵抗夏国数十万大军的呢?”
“唉!”种师道长叹一声,痛苦道:“还能有什么法子呢?唯坚清壁野矣!哈哈哈!简简单单四个字,里面却包含了多少苦楚?我的防线后退了一百五十里,足足千万亩大宋良田,我必须保证田里没有一粒庄稼,井中没有一滴净水!唯有这样,当夏军攻宋时,他们走完了一百五十里路也就耗尽了粮草,只好乖乖的回家去。太史兄弟啊,你说我这个法子妙不妙?”
“妙……果然是妙……”太史昆的言语中,充满苦楚。
“哈哈哈,妙啊!”种师道悲凉惨笑道:“本来宋夏边境还有残存的十余万百姓的,可用了这个妙计,这十万百姓只好背井离乡,卖子卖女去中原要饭吃!真当是妙计啊!”
议事堂内气氛一片凝重,终于,还是太史昆问道:“夏国怎的如此强悍?四十万大军,两个月中需要多少粮草钱财的支持!夏国的朝廷,怎养得起这么多兵!”
不曾想,种师道尚未开口,旁边那一直不曾言语的少年却突然应答道:“那四十万人,只有三万人是兵,其余三十七万,皆为大夏百姓!你可知这四十万人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平夏城下,战死了五万人,最终回到大夏的,有十五万人。剩余的二十万人呢?哼哼,全部饿死了!十年战争,宋人不好过的只是种公延安府附近那几个州县,最多不过是永兴、秦凤二路。可大夏呢?就这么说吧,如今大夏国中,十人中有七个是妇女、三个是男丁!男人呢?都战死了!”
第007章 皇帝的请求
“什么!夏人穷兵黩武竟然到了这个程度!”太史昆吃了一惊,不禁怒道:“夏国朝廷疯了么?”
少年冷冷道:“疯?夏国朝廷机灵着呢!国内的男人死光了,就不会有人造反了!”
太史昆闻言,破口大骂道:“夏国皇帝就是个傻子!蠢货!变态!恶魔!民心尽失,他不整理内政,却要拉着大宋百姓同归于尽!”
“胡说!你胡说!大夏朝政被梁氏一族霸占,行尽了倒行逆施之事,与我有何干!”少年满面通红,叫道:“我通读四书五经,平生信奉的便是孔圣之道,若我来治国,必定是以仁义为先,我大夏百姓哪用受如此苦楚!太史昆,你有何凭证如此痛骂指责于我?”
“呃?什么?”太史昆愣了一愣,上下将少年打量一番,迟疑道:“小孩儿,你是哪个?怎的说话这么大口气?”
少年把眉一挑,道:“我乃李乾顺!”
太史昆闻言更愣,道:“李乾顺?很有名么?”
少年叹了口气,道:“也许,你听说过我的另一个名字,嵬名乾顺。”
太史昆闻言仍是迷糊,但卢俊义等人却脸色大变,纷纷起身!终于,还是徐宁沉不住气,道破了真相:“什么!你竟然是夏国小皇帝嵬名乾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