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蒂斯元帅的话,让华盛顿三世和鲍尔都齐齐倒抽了一口凉气,作为外行的他们如何能够有这么远的战略眼光,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培养飞行员。一直以来他们都将主要精力投入了在装备上,希望与中华帝国拉平差距,完全忽视了战争的主体是人这个最重要的问题,在自己拼命追赶科技水平的时候,方啸宇却早已为战争打下了庞大的人才基础。
柯蒂斯元帅一脸愁苦的道:“还有更加严重的问题,f104式战斗机的确性能优异,甚至可以超音速飞行,但是这种战斗机的操作非常困难,必须是经验丰富的精英飞行员才能使用。如果让新手上去,保证有一架摔一架,而现在我们的精锐飞行员并不多啊。”
“居然有这种事。”华盛顿三世倒吸了一口凉气,本来看到一种足以匹敌对方的战斗机,还让他欣喜不已,却没有想到这种飞机的驾驶难度与他的性能是成正比的。如此一来,恐怕波士顿帝国内部会出现有先进飞机而无人能够驾驶的状况,而那些新人却只能驾驶着性能稍差的f86式战斗机,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了。
柯蒂斯元帅接着道:“这样的问题在各个兵种都很突出,中华帝国早就开始利用大量的射击俱乐部培养狙击手,用车辆俱乐部培养装甲兵,用火炮俱乐部培养炮兵,用飞行俱乐部培养飞行员。他们甚至还在学校的兴趣小组中设立军事战略战术研究小组,有学校专门负责军训的教官统一管理。这些教官都是退役的低级军官,战术素养很高,可以系统的为学生们传授专业知识。加上每年举行的国家级兵棋推演大赛,这个大赛不但有高额奖金,名列前茅的人还可以保送著名军事院校,可以说中华帝国将民间的战略战术人才都搜罗了起来。有如此雄厚的军事人才积累,加上他们强大的国防工业体系,我们其实在发动战争之前就已经输了。”
华盛顿三世叹了口气道:“方啸宇果然是非常人,战略眼光相当毒辣和长远,他居然早已为自己儿子铺平了道路。即使在他退位之后,我们也依然无法突破他之前所作的布置。”
鲍尔表示认同道:“的确,许多地方我们事先都无法想到,只有到了眼前才明白,那些看似无用的布局有怎样的深意,然而他却能在事情发生前数十年,就早早的开始布局,就好像他能够看到未来一般,实在太可怕了。”
随后鲍尔丞相抬起头,用坚定的目光看着华盛顿三世和柯蒂斯元帅道:“但是这一战我们不得不打,也不得不坚持下去。其实以战前的情况来看,中华帝国的国力越来越强,如果我们不赶快动手,终有一天会被他们完全压垮的。而正在进行的战争,如果我们不坚持下去,就只能无条件投降,除非我们让方睿君感到和我们作战得不偿失,否则我们就不能获得一个体面的停战结果,这同样会让我最终被其压垮的。”鲍尔丞相的话说的入情入理,也让华盛顿三世和柯蒂斯元帅很是赞同。
“既然如此我们也只能咬牙坚持下去了,命令国内全部重工业体系统统投入军工生产,多建立一些航校和装甲兵学校,我们现在只能用数量去压制对方了。让西大陆战场上的部队也加快进攻节奏,我们必须制造足够的军事压力,让方睿君首先提出和谈,这样才能把握主动。”华盛顿三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他干脆孤注一掷不再留有余地,将国内的所有资源都投入到军事中,与中华帝国拼个鱼死网破,至于战后国家经济会如何动荡,他已经顾不得了。
华盛顿三世的话也是眼下唯一的办法,其他两人都表示了同意,这是柯蒂斯元帅非常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自己明明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却没有办法解决。现在他也只能硬起心肠,将经过短期训练的飞行员送上战场,希望能够以数量压倒中华帝国的质量。同时他也衷心的为这些年轻人祈祷,希望他们能够幸运的活下来,活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天。
第六百九十三章 半岛反击战(上)
情况的确如此,中华帝国的第一代防空导弹的制导能力并不突出,之所以能够取得那样骄人的战绩,也与波士顿飞行员缺乏训练,无法做出大过载机动动作有关。要不然凭着目前防空导弹的制导水平,他们完全有能力摆脱导弹的纠缠。
这一次方睿君可谓精锐尽出,第二炮兵几乎全体上阵,除了防空导弹部队以外,地对地弹道导弹部队也投入了战斗,尽管目前中华帝国第二炮兵只有短程地对地导弹,但是其四百公里的射程,也足够轴心国军队头疼的了。
在黑羽战略侦察机肆无忌惮的侦察活动下,轴心国军方的后方要地被纷纷侦察出来,随后短程导弹就会针对这些地方进行袭击,这让在西大陆作战的轴心国军队,尤其是空军部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武器弹药的补给越加紧张起来。
尽管如此,波士顿帝国在被侵入本土后却并没有从西大陆抽调部队,除了国内必须的先进战斗机之外,在其他方面反而加强了对那里的武器供应,这样防线上的北约部队压力大增,为了缓和局面,一向胆大妄为的高弘决定诱敌深入,狠狠打击一下轴心国军队的气焰。
在坚壁清野之下,高弘率领的中华军与伊斯坦军一起,开始一面抵抗一面后退,很快让出了伊斯坦帝国近一半的领土。高弘的决绝程度,甚至让自从决策失误丢失首都之后,就不敢再随便干预指挥的阿卜杜勒二世都有些忍不住了,他一再向高弘表示,希望联军能够停止后撤抵抗住轴心国的军队。
但是自从上次事件之后,就连伊斯坦帝国国内对这位皇帝都有了很大质疑声,为此方睿君将他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职务都撤消了,让高弘全权负责指挥。现在就连这样近乎吞并伊斯坦帝国的要求,居然都没有遭受到其国内的多少反抗,可见阿卜杜勒二世的人缘如何了。
现在高弘才不会管阿卜杜勒二世怎么想,只要能够获得胜利,他才不会在乎付出多大的代价,何况付出代价的是伊斯坦帝国,又不是自己的祖国,就当是给阿卜杜勒二世一个教训了。
高弘的大步后撤没有让戴高乐元帅紧张起来,相反他认为中华军抽调了太多兵力进入波士顿帝国战场,因而造成在正面战场上兵力不足战斗力减弱,对此他非常高兴。上次对同盟国作战让南特帝国损失惨重,波士顿帝国却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现在让波士顿帝国也付出些代价,这让他非常开心。
在戴高乐元帅看来,轴心国拥有绝对的军事优势,这场战争已经赢定了,在获胜的基础上,让波士顿帝国多付出一些代价,这有利于战后南特帝国的重新崛起。只要自己率领的军队最先进入中华帝国,就能获得最大的好处,这将会给南特帝国的战后重建,提供足够的资金、技术等支持,因此他对发动进攻非常卖力。
在四百万南特军的强大军力面前,高弘的部队节节后退,很快撤退到了伊斯坦帝国的陪都安卡拉附近,这次阿卜杜勒二世说什么也不干了。首都已经丢了,这次再把陪都丢了,他就只能喝毒药自杀谢罪了,不过好在高弘诱敌深入的目的已经达到,不需要再后撤了。
有了足够的占领区,南特帝国的四百五十万部队得以展开,因此戴高乐元帅将他们全部渡过了达达尼尔海峡。在半个伊斯坦帝国展开了兵力,戴高乐元帅运用全部兵力大军压上,向中华军和伊斯坦军的北约联合部队发起了猛攻,但是北约军早已在这一线构筑了足够坚固的工事,他们顽强的抵挡住了对方的猛攻。
看到对方已经完全进入了圈套,高弘准备收网了,他先通知了地中海舰队司令万勇,告诉他计划可以开始实施了。接到了高弘的消息,早就按耐不住的万勇立刻派出了所有潜艇。地中海舰队的潜艇还都是老式的海狼2型潜艇,他们对付那些轴心国最新配备的驱逐舰还有些难度,但进行布雷就完全没有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