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页(1 / 2)

“凝固汽油弹嘛,找到了。”邓家祥检出一份并不厚的文件道:“这个难度不大,半年之内应该可以搞出来。”

得到了邓家祥肯定的回答,方啸宇还算满意,他嘱咐道:“很快,立刻着手研究吧。”

方啸宇发现自己光是把一大堆论文交给这些科学家不太明智,这些科学家根本没有什么轻重缓急的概念,也没有什么战略眼光,他们的研究顺序都凭自己的喜好,很多急需的项目都被他们搁置了。

方啸宇决定今后给他们论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明研究等级,给他们规范一下研究顺序,免得总是出现像凝固汽油弹研究被搁置这样的事情。

新几亚群岛划入中华帝国算是顺礼成章的事情了,不过新获得的土地被分为了两个部分,位于北部的群岛大部分岛屿成为了新的巴布亚郡,而南部的十几个岛屿则由中华财团出资一亿华元购买,作为蛮荒大陆的前哨基地。

经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方啸宇终于给蛮荒大陆的南北通道都加上了一把锁,有了这样严密的防守,相信蛮荒大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为了安全保密的需要,那些幸存的新几亚人都被送到了圣马丁帝国,和毛利人比邻了,而腾出来的肥沃土地则留给了中华帝国来的新移民。

好处当然不仅仅如此,经此一役,中华帝国终于完全掌控了东大洋东岸的一系列岛链,加上东协的盟国,整个东大洋几乎都在方啸宇的控制之中了,而波士顿帝国的地位更加岌岌可危,他们的西海岸已经完成暴露在没有后顾之忧的中华帝国东大洋舰队的射程之内。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到来了。905年的春天刚刚开始,各国的战线上就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兵力调动,大量更新了装备的军队被调入战场,各国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结束这场无意义的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

如此的倾尽全力也是各国政府的无奈之举,几年的战争,已经让各国国内的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被送上战场,造成工厂工人奇缺,不得不让大量妇女和老弱进入工厂做工,以制造足够的军火支援前线,而劳动力的缺乏又造成了大量田地荒芜,让粮食本就不甚充足的各国粮食储备立刻见底。

第三百五十一章 亚眠战役(上)

前线的军粮尚且紧张,更不要说国民的口粮供应了。到了这个时候,各国人民都已经处于饥饿线上,各个国内的反战情绪都高涨起来,暗流在看似平和的战争冰面下涌动,也许一个小裂缝就可以让它冲破冰层,将战争的冰层连同其上的各国政府一起淹没。

雅曼帝国率先完成了部队调动,他们很快发起了新的攻势。在亚眠地区的战线上,两百架鹰击1式轰炸机在一百八十架雏鹰战斗机的护航下,对南特帝国的战线展开了地毯式轰炸。

尽管兵力调动尚未完成,但南特帝国还是很快做出了反应,来自南特空军的大量战斗机也升空作战,和雅曼帝国的护航战斗机缠斗在了一起,新的大空战又开始了。

尽管双方的飞机都损失惨重,雅曼帝国却借着己方战斗机缠住对方的机会,成功轰炸了南特帝国的阵地,见到有机可乘,雅曼帝国的战车掩护着步兵开始了战场突击。见到对方发动进攻,南特帝国也不甘示弱,将自己的装甲部队同样推上了战场。

双方的战车在狭窄的正面战场上拼命的厮杀着,两国最新装备的都是中华帝国外销的“爵士”型战车,这是一种七吨重的轻型战车,不但车型小巧的只有两名成员,最大速度也只有每小时十公里,火力更是只有一门三十七毫米短管炮。

不过不同于最早购买的“骑士”型过顶履带式战车,它已经有了现代战车的基本形状,不但有更好的越壕爬坡能力,还具备了旋转式炮台,二十二毫米厚的前装甲,也足以抵御所有轻武器的攻击。

尽管如此,这些坦克还是在两国的重炮覆盖射击之下损失惨重,为了获得战场上的优势,很快雅曼帝国将他们国产的a7v战车开了出来。

a7v战车是雅曼帝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它采用了和中华帝国战车一样的履带式底盘,不过由于雅曼帝国的内燃机还处于研制阶段,这款战车采用的是蒸汽动力,一台缩小版的三膨胀式蒸汽机给它提供了四百马力的动力。

由于蒸汽机过大,这款战车足有八米长,三点五米高,看起来方方正正的犹如一节火车车厢,这样笨重的设计也让他的速度只有每小时九公里,越野速度更是只有每小时四公里,而且还需要经常加煤加水。

蒸汽机的力气更大,这也让雅曼设计师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因此他们为战车前面加装了四十毫米装甲,这样笨重的设计也不是没有好处的,由于空间大武器自然也比较多。战车的正面是一门五十七毫米加农炮和两挺重机枪,两侧还各有三挺机枪。

这个庞然大物冒着浓重的黑烟,缓缓开上了战场,其硕大的体型给予了协约国士兵非常大的压迫感,五十七毫米加农炮可以轻易撕开“爵士”型战车的前装甲,而爵士的三十七毫米火炮却对它的四十毫米前装甲毫无办法。

突入阵地的a7v战车八挺机枪全开,密集的火力将四面八方尽皆覆盖,打得南特军毫无还手之力,南特帝国的军队很快华丽的溃退了。

a7v战车的速度实在太慢,根本无法进行追击,雅曼帝国军队只好抛弃a7v战车部队,依靠幸存的“爵士”型战车和步兵向前追击了。

南特帝国军队一溃千里,一直退过了黎雅河才勉强稳住了阵脚。鉴于这种情况,撒尔帝国决定要用一次决定性的行动,牵制雅曼帝国军队的推进速度。

数天之后的黄昏时分,科尔港已经结束了一天的忙碌,不多的几艘渔船停靠在码头上,一些老人和妇女正在整理一天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