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页(1 / 2)

紧接着急促的鼓点从扩音器中传出,随后手风琴声响起,一听那旋律很多年轻人都笑了,他们太熟悉这旋律了,不少人德国内战的时候就在这歌的鼓舞下想去参军,但那时候他们都太小了,还没步枪高,只能看着大哥哥们唱着这歌奔赴战场。

现在轮到他们了。

很多人跟着音乐一起唱起来:

听吧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穿好军装拿起武器。

青年团员们集合起来踏上征途,万众一心保卫国家。

副歌部分月台上的一般群众也跟着一起唱起来:我们再见了亲爱的妈妈,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

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

再见了亲爱的故乡,胜利的星会照耀我们,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

歌声中,火车再次拉响汽笛,车厢缓缓向前移动,载着年轻人们奔向残酷的战场。

同样的情景不但在德国的城市每天上演,而且还扩散到了被吞并的奥匈帝国领土和一些以加盟国形式加入德意志共和国的国家。

1938年六月底,两个新组建的奥地利师乘火车进入德国境内,在慕尼黑接受训练和武装,同时一个波西米亚志愿兵旅也抵达德国境内。大约几天后,在原来奥匈帝国南部地区组建的斯拉夫人部队也搭乘火车赶到,里耶尔自由市的志愿兵团和蒂罗尔射手团也在路上。

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许多正打算移民耶路撒冷的犹太年轻人都决定不跟随父母一起移民,转而加入德国国防军。

而在地中海东岸,刚刚在耶路撒冷等地定居下来的犹太人中,也掀起了志愿参战的浪潮。

年轻人们戴着林有德的像章,高举由红色底子和白色的大卫之星组成的“犹太泛人类主义运动”旗帜,不顾拉比们与亲属的联手阻拦,登上了前往欧洲的货轮。

但这还不是最让人感到意外的。

1938年7月1日,高举红底白新月旗帜的土耳其志愿兵团进入保加利亚境内,在和保加利亚军队发生短暂交火之后,双方达成协议,由保加利亚军队护送这批志愿兵团穿越保加利亚进入塞尔维亚。

但这个协议还没执行,就在俄国政府的压力下终止,被护送的土耳其人成为保加利亚人的战俘。为此土耳其政府十分的不满,在国际上大肆谴责俄国和保加利亚政府——但这个时候国际社会的目光都落在英国和德国的大战上,谁也没空搭理土耳其政府。

实际上,就算没有这场吸引人眼球的大战,土耳其政府的要求大概也没多少人会理会吧。毕竟土耳其现在实际上处于半殖民地状态,列强是不会理会半殖民地的死活的。

除了以上这些成建制过来参战的志愿部队外,全世界的泛人类主义者都纷纷赶往德国,参加这场保护泛人类主义发源地的“圣战”。

戈倍尔的宣传部门骄傲的宣称:英国仗着自己殖民地多兵源多以为自己赢定了,但显然他们没想到德国也同样拥有来自全世界的支援。

第二天英国就反唇相讥说德国不过是吸收到了一些散兵游勇,大英帝国可是整船整船的在往欧洲运送部队。

就在两国的口水战中,登陆之后第三十个白天过去了。

经过三十天的战斗,英军占领了奥斯纳布吕克到汉诺威一线以北、汉堡以西将近一万七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控制了包括不莱梅、奥尔登堡在内大量城市。

但是在奥斯纳布吕克和汉诺威英军都遭到了坚决的抵抗,德军不再撤退,于是英军也再也不能前进一步。不但如此,七月二日德军还发动了一系列反击,在奥斯纳布吕克和汉诺威外围夺回了几处关键的高地。

一切都表明德国人已经准备好要进行真正的硬碰硬的战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