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页(1 / 2)

“让沾手的兄弟到塞外去避一避,此事非同小可,难保官府不会追根刨地,到时候牵出你们来就不好了。”

耿光点头称是。

那封信中的内容,翟哲没有说,他也没有问。

“我这次入关过了一个多月,明日就要返回了,信使三日一通,不可中断。商盟的每一步动作,柳全的行踪都要细细的报给我。”翟哲仔细叮嘱,言语威严。

“遵命!”

年关之前,大明北境宣大镇官场辞旧迎新。

继任宣大总督的是辽东永平巡抚杨嗣昌,在大明朝政中素来也知兵闻名,在山海关整饬防务、修筑翼城,抵御后金军入侵有功,崇祯皇帝让他担任宣大总督是寄予厚望。

几年来,女真先从宣府劫掠北京城,又从大同入寇山西。

至此朝堂上明眼人都能看出大明北境空虚,宣大镇已成为女真的主攻方向。

大明将仅有的财力放在辽东镇,只养了一支只能守城的关宁骑兵,对女真无威胁无牵制,只管开口要粮饷。

辽东军镇和女真人交战多年,彼此之间都吃过苦头,宁锦防线稳固,在其后还有山海关天险,相比宣大的软柿子,女真人现在也不愿意啃辽东军镇这块硬骨头,辽东军镇将门更是不想招惹女真损耗手中的精锐私兵。女真主攻宣大时,以偏师牵制辽东,其报急文书如同雪片般飞向朝廷,其中之意就是调不出来兵。

杨嗣昌到任后,一月间巡视完大同、宣府各卫所、营堡,心中透凉。他在辽东见识过关宁骑兵和女真人之的战斗,以宣大镇如今的实力想防御女真人的简直是痴人说梦。来之前满脑的筹划,唯有修筑堡垒,重兵据守一条可行。

大同镇更是荒废,新任巡抚焦源博束手无策。

杨嗣昌来大同镇巡视,沿途几乎没有露出一点赞许之色,焦源博忙于安民,陪同的时间很少,连接待的饭菜也并不丰盛。

半个月后,新任宣大总督才进了大同镇巡抚衙门。

焦源博歉意说:“这几日招待不周,制台大人请海涵!”

“我知道你的难处,大同镇如此摸样,还讲那些繁文缛节做什么。”

焦源博抓住机会诉苦:“如今大同镇无钱无粮,兵员不足,又不能战,只有朝廷拨下粮钱,招募新兵方能保此方太平。”女真撤走后,大同除了几座坚城,四野几乎都成了废墟,朝廷下拨的钱粮连安置灾民都不够,更不用说是募兵了。他知道崇祯皇帝对杨嗣昌信任,如果他肯开口,机会大很多。

“这正是当务之急,我会上书朝廷的。”杨嗣昌心中焦急不下于焦源博,宣大总督正是出于风口浪尖的位置,谁也不知女真的下一次入侵会何时到来。

焦源博拱手垂头说:“依卑职之见,仅以宣大一镇之力要对抗女真大军恐怕力有未逮。”

杨嗣昌听出他话中有话,问:“你有什么想法吗?”

焦源博从衣袖中拿出一封书信,交道杨嗣昌手上,说:“前日有人暗中给我送了一封书信,其中内容不好辨别,还请制台大人定夺。”

杨嗣昌接过来一看,书信上全是蒙文,自己并不认得,也不好明面表示。他聪明绝顶,将信件在手上摇了摇,但对焦源博的想法已经猜到了七八分,问:“你想联合蒙古?”

己巳之变后,联合蒙古对抗女真在大明是个忌讳的话题,当年袁崇焕的力推策略,结果一败涂地。这本是一条好策略,但奈何双方各有私心。林丹汗只关注大明的财物,攘外必先安内,想先统一蒙古再对抗女真。大明被攻时,蒙古袖手旁观,反之亦然,以至双方被各个击破。

焦源博看出杨嗣昌的窘状,提醒道:“这信里面有两份,有一份是汉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