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页(2 / 2)

按照最初的计划,驻守“避难所”基地的官兵们至少每三个月外出一次,并将外出机会作为奖励授予那些在训练演习或其他方面表现出色的官兵,不过由于先前的“叛逃事件”,目前外出巡逻的名额受到了极其严格的限定,尤其在与巴赫进行了秘密谈话之后,林恩对自己的“榜上有名”也感到些许意外——这似乎恰说明了帝国战略参谋长阁下并没有把他的分析以及担心当那么一回事。

名单一经批准,相关人员都被召集起来进行临时特训。这支巡逻队由22人组成,由2名原属陆军山地部队并常驻挪威的士官担当专业向导,另外20人分别为宪兵部2人、战略参谋部2人、基地参谋部2人、第1陆兵团6人、第2陆兵团3人、海兵3人、空兵2人。

“目前巡逻区域的昼间温度略高于零度,夜间温度会降到零下十度左右,基本上不会太冷,但冰雪还未完全融化,攀登时务必要格外小心。在这个季节,天气不是我们的头号敌人,苏军侦察机一周基本上要飞三次,它们大多数时候都飞得很高,生怕撞到了山崖上高耸的杉树,但偶尔也会有飞行员降下来仔细观察,这就是我们可能碰到的情况中最为糟糕的一种——千万不能惊慌,不能随意走动,我们的极地作战服有着非常理想的隐蔽效果,每个人的背包里还额外装备了一件伪装布,盖在身上就像是雪地中部分裸露的岩石。就最近几周的观察,苏军的步兵分队有时也会进入挪威北部进行活动,但到目前位置还没有进入附近区域的迹象。”

在向初次出行的巡逻队员们介绍了大致情况后,领队向导奥斯顿·费克中士又向众人演示了相关工具的使用,登山靴、冰镐、雪杖、雪地睡袋、帐篷、小型煤油炉等等,这些其实和野战行军时单兵携带的装备有一定的相似度,只不过额外增加了应付低温和冰雪的装备。除了这些工具,武器也是必备的,44突击步枪全部都上了灰白伪装色,而且和在战争末期拿到的装备不同,这些枪械一看就是经过精心维护的,就连伪装色的喷涂也格外细致和均匀,看来“避难所”内部工厂的女工们日常工作量并不很大,宽裕的时间使得她们在这些装备上倾注了充足的精力。

除了2名向导,20名官兵中军官的数量就占了一多半,考虑到挪威北部的实际局势,最后由向导们安排,少尉以上的军官配备手枪,仅士官和士兵携带突击步枪,此外,巡逻队还携带了一挺g42和相应的弹药、食品、药品等等,这些装备物资将由两头骡子背负,从而实现了完全的非机械化。

第37章 北国

走过一条又长又窄又暗的隧道,前方的光亮终于越来越强。为了防止久违接触阳光的眼睛受到伤害,林恩戴上了墨镜——这是巡逻队人手一副的装备,虽然没有美军官兵使用的新、潮、酷,却至少能够发挥它最原始的作用,而且不分军衔的高低,这里每个人拿到的墨镜都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外形和品质。

来到宛若天然山洞的隧道口,林恩即在侧旁驻足。这里的天就像是浅蓝色的绒布,蓝的那么纯粹,没有一丝工业污染的痕迹;这里的大海就像是一块无边的宝石,色泽是那样的深邃,充满了高贵和神秘的气质;这里的峡湾是大自然最伟大的创造,高耸的山崖、陡峭的绝壁、茂盛的植被、平静的水湾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这个星球上最独特、最奇丽的景观!

轻闭双眼,闻着清冷腥涩的海风,这是自由的气息,这是辽阔的境界,这是截然不同的感怀。

巡逻队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像林恩一样惬意地享受着这里的一切。没有战火硝烟的熏燎,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人们得以暂时忘却那些沉重、失落、哀伤甚至仇恨,将自己置于无忧无虑的自然氛围中。

难怪每一个巡逻归来的人,眼神深处都透着旺盛的生命力。

两位向导一个在前领路、一个在后压阵,队伍缓慢地开拔了。看着脚下陡峭的山路,林恩不禁感到好奇,洞库内那些飞机、坦克、大炮还有工厂设备,难道都是用潜艇从主体位于水下的通道运送进来,再利用码头的吊车以及火车铁轨运运送到相应位置?以自己所知道的潜艇型号,在1945年似乎还没有能够搭载几十吨重的坦克或机器设备的,而德国最大的直升飞机目前也只能搭载一吨多重物。依照常理分析,这基地应该是有更大的入口通道,只是它平日是被妥善伪装起来的,只有等到重型装备进出时才会开启。

已经在帝国战略参谋部呆了一个多星期,陆续接触到了雅利安方舟计划最核心的机密,可林恩偏偏一次都没有见识过“避难所”的主体工程设计图或是布防图,想来在发生“叛逃事件”后,这些资料已经被基地司令部列为绝密资料。不过,既然眼界已经上升到了战略高度,林恩对于这一方面也就不太抱有好奇心,它规模再大、功能再强,也不可能像《太空堡垒》成为一个活动的超级城市和超级武器吧!

山路难行,人们早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头上戴着轻便的山地军帽,脚上穿着舒服暖和的登山靴,手里拿着专业的冰镐雪杖,身上所背负的装备总重量还不到10公斤,林恩刚开始也信心十足。这条峡湾就像是完整的石山被神兵巨斧狠狠砍了一下,两岸不论是绝壁还是缓坡,几乎都是光滑平直、找不到立足点的,所以想要沿着峡湾行走,必须先上到峭壁顶部。好在从基地出来之后,无需攀爬就有一条看似天然却已经由人工改造的山路,只是它终究不像是普通的山路那样光是多费力气就能够搞定的,很多路段必须踩着一块接一块的岩石才能通过,而那些山石的缝隙中还积留着不少冰雪,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走滑。

边走边爬了两个多小时,自觉体力充沛的林恩才气喘吁吁地上到了峡湾南侧的峭壁顶端。站在高处观望,景观就更加的壮丽奇异了。冰川时期的造山运动在这北欧的寒冷之地留下了延绵起伏的险峻山峦,这些山体各面并不都是极其陡峭,而是形成了峭壁与缓坡相结合的奇特地貌,适应寒带气候的杉树、松树和灌木长势十分茂盛,而在山峰顶端或是山腰、山脚的背阴处还能够看到大片大片的积雪。

让身份职务各不相同的巡逻队员们略微休整了几分钟,领队向导奥斯顿·费克中士依然姿态轻松地迈步向前。原本以为走在峡湾南侧的山壁上方不会有太大的麻烦,然而林恩他们很快意识到了大自然的桀骜。这里的山势高高低低,而且石质的山体坚硬而平滑,攀爬时冰镐必须找到缝隙才能够用以借力,下坡时常常要借助绳索,有些岩石上只长着青苔蕨类,有些地方灌木或者杉树“挡道”,必须非常小心地绕过去。如此走了近十公里,一行22人终于来到了靠近峡湾入海口的位置。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一栋宛若碉堡的水泥建筑藏在一块突起的巨大岩石后面,它经过了精心的伪装,外壁覆盖了网布以及新鲜的枝叶,建筑顶部的天线也被伪装成了树枝的模样。

不等巡逻队靠近,水泥建筑里就走出一个身穿帝国近卫军陆兵制服的高个子军官,他留着络腮胡子,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里还叼了一根没点的烟:“嘿,奥斯顿,又带着伙计们出来放风啦?”

“别胡说,我们是在执行巡逻任务!”中士一本正经地纠正到,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兵们会愈发觉得这种巡逻是一种跟囚犯放风非常类似的活动。

高个子军官却不依不挠地面朝巡逻队员们举手敬礼,并精神饱满地向每一个人问好。

众人虽然也还以举手礼,但走了这么五六个小时的路,一个个也累得够呛,连忙各自找地方坐下来,然后伸手往口袋里摸。

领队向导奥斯顿·费克中士连忙提醒说:“大家注意了,这里是绝对禁止吸烟的,因为往来苏联北方港口的船只和舰艇有时会从前方海域经过,烟雾可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这时候,林恩才注意到叼着烟的高个子军官笑容里别有意味——有烟不能抽也确实是件让人苦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