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页(2 / 2)

苏军既然突破了外围防线,进入城区是理所当然的,因而德国守军利用城区地形设置了环形街垒,并依托建筑和废墟布设了反坦克火力点,为的就是以巷战消耗苏军兵力,待时机一到,再以预备部队两翼包抄,歼灭入城苏军并顺势收复外围防线。听这名从外面回来的士兵如此说,莫非苏军坦克部队已经一口气突破了外围街垒?

林恩起身转向那名士兵,而此时防空洞外已经隐约传来了激烈枪声。

刚才还坐着的士兵们,这会儿全都站了起来,林恩的双枪表演带来的轻松心情瞬间消失殆尽,防空洞内的气氛顿时变得凝重而压抑。

须臾,又一名士兵跌跌撞撞地冲进防空洞。林恩定睛一看,是指挥部的通讯兵。

“第163、164战斗组,立即前往5号街区;第165、166战斗组,以对面的银行大楼为阵地阻击敌军;第167战斗组……”通讯兵不合时宜地停下来喘了口气,“立即护送战地记者前往11号街区,那里有装甲车接应!”

奥拉宁堡市区的各条街道和建筑物都有自己的名字,但陆续调来的守军对这里并不熟悉,因而指挥部给它们编上了数字编号,并印发了简单的作战草图。这11号街区位于城区南部,而苏军之前连续猛攻的是城北防线。为了确定路线,林恩连忙取出比书页略大的作战图扫了一眼,去11号街区比去指挥部还远不少!

获得作战指令的前面四组官兵依次离开防空洞,在将预定的路线印入脑海之后,林恩迅速收起作战图,背上此时压根派不上用场的红外线夜视装备,看爱娃已经起身,便毅然决然地下令道:“第167战斗小组,出发!”

第122章 过街

林恩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城市巷战,但在“吸血鬼”突击队本部的那段日子,从训练课程中学到一些,在参谋工作中了解一些,自己再在脑海中模拟着多想想,也就总结出了一些增加保命几率的诀窍:作为防御一方,能走小巷子绝对不要走大街,能钻下水道绝不走地面,能够穿堂入室更好,除非那么巧正好有炮弹打进来,否则一般的子弹是伤不到的。

正是遵循这些生存法则,林恩带着他的小队,护送着没什么战斗力的高级战地女记者,七弯八绕地穿过了两个街区,行程顺利过半。然后沿着一条小巷走到尽头,哎?还得穿过一条四五米宽的大马路才能抵达对面的街区。

苏军攻破外围防线好像也才一个小时不到,这会儿城区到处都是枪炮声,决意明哲保身的林恩比平时小心多了,他掏出作战草图确定了一下自己的位置,然后背靠墙角,拿出后视镜,放低到跟膝盖差不多的高度,很轻很慢地侧着探了出去。

这车用反光镜就是不同,一眼就能观察到整条街道的情况。路口那边筑有街垒,沙袋、门板、厚重家具什么的搭了有一人多高,不少戴着大耳沿钢盔的德军士兵就在那里向前方开火,地上躺着一些还没来得及运走的阵亡者遗骸,而街旁二、三楼的阳台和窗户也有守军的射击阵地。

如此看来,苏军虽然已经攻入城区,但至少这条街道的这一段还在自己人的控制之下。事不宜迟,林恩转头对跟在后面的四男一女说:“一个接着一个过去,记住,要用最快的速度冲!”

“我先去!”

沃夫鲁姆很an地喊了一嗓子,然而林恩可没有让手下冒险探路的习惯,他伸手拦住老兵:“你的任务就是保护好爱娃同志,明白吗?”

沃夫鲁姆很用力地点头。

林恩看了眼爱娃·符特里奇,这位高级战地女记者的脸色因为一路奔跑而泛红,有些喘,但人还算很镇定。

“我过去之后,戈登,爱娃,马科斯,卡尔,安东,一个接着一个!”

说罢,林恩小吸一口气,屏着呼吸冲了出去。天依然是阴沉的,但突然从小巷子到了开阔的大马路,视线还是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背了蓄电池盒子、两支驳壳枪、两枚反坦克手榴弹以及大量弹药,这位新晋的党卫军下士此时的负重超过了六十斤。低着头、猫着腰,横穿马路的速度就连他自己也觉得偏慢,好在还是安然无恙地抵达街对面,贴着墙往前走了几步,来到另一个巷口。端着枪直接往里探身,一个人影都没有,连忙回头招手。

沃夫鲁姆毫不犹豫地冲了出来,姿势跟林恩如出一辙。就在这个时候,爱娃居然也撅着屁股跟了出来。她的动作有些滑稽,还没戴钢盔——林恩这时候才后悔起来:早知道就给这丫弄顶钢盔了。

眼看着沃夫鲁姆已经过来了,爱娃还在路中间,林恩突然听到子弹近距离飞过的咻咻声,顿时大惊失色。在人体神经能够做出任何反应之前,这些子弹打在地面上,瞬间激起小团的尘屑。虽然没有伤到爱娃,但因为弹着点距离太近,女人还是惊得尖叫一声,手脚顿时乱了方寸。

林恩无暇爆粗,看这子弹是从斜上方射来的,他左手以闪电般的速度后拉枪栓,紧接着向外闪身,斜端起突击步枪——红外线望远瞄准镜白天当然也能用,只是看所有景物都是单调的颜色。来不及细细观察,他即朝着街口那边的建筑物连连开火。因为是半蹲的姿势,重心不是很稳,在后坐力的作用下几乎失去平衡。如此射出十来发子弹,估摸着爱娃也该到街边了,这才忙不迭地闪身缩回。

说时迟,那时快,一梭子弹嗖嗖射来,打在林恩身旁的墙角和路面上,最近处不足五公分。他顿时倍感庆幸,转头再看,沃夫鲁姆已经拽着爱娃来到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