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页(2 / 2)

和林恩所看过的一些电影情景相仿,这个粗分为上下两层的圆形指挥大厅就是个通讯中枢,四周围摆放着好些电台设备。因为是凌晨时分,只留有三名士官仍在值班。一行五人跟着警卫沿着顺时针旋转的楼梯上到了二楼——由于整个大厅连同弧形穹顶形成了一个半球形的空间,这一层只有边缘设置了供人们行走的廊台,而一个带有落地窗的会议室就在这二楼与雄鹰图案和万字旗带正对的位置——透过一尘不染的玻璃,林恩看到了巴赫,几名负责各科目训练的军官和“戴高乐中尉”这时也在场。

推门进入会议室,掺杂了烟草和热咖啡的味道,空气中弥漫在一种奇怪的气氛。

见五名士兵鱼贯而入,巴赫非常客气地起身说道:“诸位,请坐吧!”

临时担任连排长却没能带领部下们赢得胜利,这五名士兵原本的自信都打了折扣。当勤务兵给他们端来热咖啡之后,他们越发显得拘束。

这些没能逃过年轻中校的眼睛,他微微一笑:“在这里,我首先要恭喜各位!由于你们在训练中展现出了高人一筹的能力和思维,根据我们的一致评定,你们将作为备选精英进入第二阶段的特殊训练。正常情况下,这个阶段将为期半个月,但鉴于最近的战场形势,我们计划将它缩减到十天左右。”

听了这话,五名士兵不约而同地相互看了看,彼此眼中除了如释重负,更有不同程度的喜悦之感。

似乎是为了给这些“备选精英”们相对宽松的心理氛围,巴赫有意保持着平时难得的微笑:“诸位,回去好好睡一觉吧!你们不必更换营地,明天早餐后再到指挥部来报到!”

迟疑了两秒,五个尚且沉浸在惊喜中的大头兵才忙不迭地起身。木制靠背椅不可避免地在光洁地面上摩擦,发出刺耳的吱呀声。

“抱歉!”林恩第一个向军官们道歉,在这之后,其余四人才想起这个基本的礼节。

巴赫微微点头。

走出会议室时,警卫并没有前来引路。

其实以这座建筑物的规模和结构,领一次路也就够了。

沿着旋转楼梯走下大厅时,五名士兵都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脚步。从上往下看,这大厅正中央的地面是一幅放大的欧洲地图,并以不同的颜色标注出各方势力范围。一眼看去,代表英美盟军的绿色和代表苏军的黑色已经将红色挤压到了非常狭窄的空间内——在东线,几块孤零零的红色区域成了黑色汪洋中的孤岛。

看着这幅地图,想着德国岌岌可危的形势,士兵们一个个面色凝重。纵然有机会成为精英中的精英,单凭一小群人的力量,即便倾尽所能也改变不了磅礴的战争大局吧!

有心无力的失落又一次充满胸腔,林恩顿感憋闷,然而事已至此,还是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抓紧时间了解、熟悉周围的同僚,拉拢那些有拉拢价值的人,尽快拥有一支可以为自己所掌控的小团队。总之,要在帝国末日到来之前做好准备,免得在最后的崩溃中仓皇无措、失了机会。

第93章 他乡故知

从预备队士兵转为“备选精英”,体能训练的强度降低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军事课程、组队演练以及在兵营指挥部的实践——这里可算是“吸血鬼”突击队的指挥中枢,就连巴赫也有很多时间都在这里运筹帷幄,而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林恩见识到了这位年轻中校有如魔鬼的一面:每天至少工作十八个小时并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精力,记忆力好的让人吃惊,事无巨细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若不是亲眼所见,林恩不敢相信这世上竟有如此完美之人!

既然是指挥部,自然少不了作战信息传递。也确如林恩所知,德国此时已临近崩溃。不论东线还是西线,基本上每天都有防线失守、据点被破的消息传来,越是天气晴朗,噩耗就越是频繁。在这种情况下,最高统帅部指令中出现最多的莫过于“死守”、“反击”。在一线作战部队拼尽全力仍无法夺回阵地的情况下,擅长夜战的“吸血鬼”突击队成了东西战线的救火队。有时候,二三十人的夜战小分队单独行动,通过夜袭敌军指挥部或后勤中枢来扰乱对手部署,给己方部队创造反击的机会;有时候,夜战部队和常规士兵一同行动,借着夜幕掩护攻袭敌军阵地——除了配备红外线夜视仪的“暗夜战士”,营级编制的“吸血鬼”突击队还下辖一支连级规模的装甲部队。虽然从未亲眼见过,但通过接触指挥部的相关资料,林恩得知车载红外线探照灯和夜视仪已经成功装备到了豹式坦克上,并在作战行动中展现出了较强的夜间作战能力。

了解的越多,林恩对“吸血鬼”突击队的赞叹之意也在与日俱增。要知道这并非海豹、阿尔法大展拳脚的年代,而是遥远的1945年。大多数国家仍沿袭着传统的作战模式,比拼着飞机、坦克和战舰数量,特种作战尚且处于萌芽发展阶段。

不过,即便拥有突出的技术优势,“吸血鬼”突击队在东线和西线却远达不到得心应手的程度,这其中最大的制约当属特种装备的产量。林恩虽然没能打探到精确数字,但基本可以推断:获得红外线装备的豹式坦克连同辅助作战的装甲车不超过50辆,供单兵使用的红外线夜视仪也仅有百余套,而且这些昂贵设备的月产量非常低。正因如此,巴赫不得不通过慎密的计算来充分发挥现有装备的作用,并要求“暗夜战士”们尽最大努力保护好夜视装备。

同情之余,林恩亦深感无奈。对巴赫的敬仰让他渐渐产生了一种设想:说服这名年轻的党卫军中校在战争结束后一块干事业。若是能够得到他的倾力支持,在德国投降时秘密拉走队伍、带走装备就要容易得多。可是,林恩又对如何向这位神一般存在的年轻中校开口感到困扰,毕竟在德国彻底战败之前,任何自立门户的想法都有叛逃之嫌。一次单独相处,林恩想要敲敲边鼓,可见巴赫的慨然正气,话到嘴边却还是咽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