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页(1 / 2)

见军官再次挥动左手,驻足林间的士兵们就像是在玩“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又都在第一时间迈开步子。他们的速度依然很慢,走出树林时腰背都弯得有如虾米一般,那种严峻而忐忑的情绪仿佛一群极度畏惧阳光的鬼魂,一旦离开遮蔽之处就满心不安。

双手横端着毛瑟98k,林恩大角度地弯着腰,这样的姿态仅维持片刻就让他觉得腰背酸疼。若要长时间的保持下去,他觉得还不如手脚并用的狗爬。纵然如此,他还是“自讨苦吃”地抬头平视,用自己的眼睛认真打量这空旷的田野。枯草早已被冰雪和烂泥掩埋,寒冷的风明明在刮着,满世界都是固定不动的景象。

右前方不远处就是公路,黑色的轮廓就像是一条看不见首尾的长蛇,上面并没有车辆在行驶,而附近也没有看见苏军营地、阵地或是显眼的警戒岗哨。这里的一切都让林恩感到新鲜、好奇以及忐忑,他总觉得自己不该如此轻松地走在苏军控制的区域,何况还是这么大一片旷野。就这样走了约莫十分钟,耳边突然听到有人轻喊:“沃希-特克特!”

听到这个或许是自己目前最熟悉的德语单词,林恩用最快的速度伏在地上,而周围的士兵们也几乎是用相同的速率完成这一动作。就在他们全体趴下之后不一会儿,伴随着啪的一声脆响,天空中突然迸射出了刺眼的光芒,瞬间让一大片田野摆脱了黑暗的笼罩。顺着照明弹飞行的方向,地面上亮起的区域迅速移动,这就像是上帝打着超大号的电筒在地面上找东西,并最终从这群卑微的德军士兵伏身之处扫过——意识到自己身处光照之下,林恩心中顿时万分恐慌:尽管德军士兵们都趴下了,但这无遮无挡的田野怎能藏得住身?完了,完了,这次一定是完了!不知道是要死在毛子的炮火下,还是被机枪子弹扫成筛子。下一秒,下一秒就会有密集的枪炮弹劈头盖脸地打来。兄弟们,逃吧?逃回树林还有一线生机!

虽然满脑子的惶恐想法,林恩好歹没有失去控制起身回头往树林跑。预期的枪炮声迟迟没有响起,他微微抬起头,四周的光线正随着照明弹的滑落而迅速变暗,而视线中并没有出现苏军的炮火或者战斗部队。看来这照明弹只是苏联人出于大范围警戒目的而施放的,哨兵可能在距此很远的位置上使用望远镜观察,只要没有敌人的部队在这片区域活动,他们的警戒目的也就达到了。再说了,这里并非平整无暇的雪地,东一块积雪、西一块烂泥,还有起起伏伏的小山丘,隔着的距离远了,根本就分辨不出趴着的人与摊着的泥。

直到照明弹完全熄灭,林恩那颗被狠狠揪起的心才得以放下,但他转念一想:苏联人有可能发现了这里的异常,只是还在调集火炮或战斗部队。暂时的平静并不意味着危险的解除,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尽快离开这开阔的旷野地带!

高个子军官像是听到了林恩的心声,照明弹熄了才几秒,他就迅速起身并且挥动左手,五十人的队伍重新向前移动,每个人脚下都不由得加快了速度。就这样走出了约莫两公里,军官用右手撩开左手衣袖口看着手表,又一次轻喊道:“沃希-特克特!”

见鬼了!

林恩心里嘀咕着,并用最快的速度附身趴下。果不其然,半分钟之后又一发照明弹亮起,以大致相同的轨迹从这片旷野上空划过,光亮最终消失在了树林地带。

苏军的照明弹从出现到熄灭,林恩在心里默数到了二十五。

这田野中潮湿得很,晴朗的夜空又存不住昼间日照在大地上的热量,气温显得格外低。只趴了一会儿,胸膛、肚皮连同腿部都感觉到了渗透衣物的寒意,看到军官再次起身挥手,林恩忙不迭地爬起来,随手拍拍衣裤,这样虽然不能立即让衣物变干,至少能减少一些吸附的水分。望着重归混沌的远方,他意识到苏军是按照特定的时间间隔打照明弹的,而先前探路的“暗夜战士”已经摸清了规律,他们这才得意有惊无险地避开苏军的远距离警戒。

如此往复了四次,这支德军小分队终于穿过田野进入了另一片树林。这里的松树就如同欧美家庭圣诞节摆放在客厅或门前的那样,有着对称的三角体型和满树的雪白色,散布在树林边缘的灌木则类似于路边的景观树丛。进入树林之后,大家终于得到了一小段难得的喘息之机,于是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脚步。这片树林不大,横穿过去也就两三百米的距离,而当德军士兵们走到它的另外一侧时,呈现在他们眼前的世界可就不再是冰冷空寂的了。

跳跃的篝火、晃动的人影、伴着手风琴的歌声,还有隐约可辨的各式车辆,“长鼻子”的坦克,没脖子的突击炮以及线条呆板的卡车,远处那座被德军遗弃的村庄俨然已经变成了苏军装甲部队的临时宿营地。

第48章 暗夜潜行

从距离来看,远处那座村庄有可能就是林恩上午战斗过的地方,但似是而非的地形环境又不能让他完全确定。见高个子军官及其“嫡系”士兵对着作战地图进行研究,林恩意识到那支苏军装甲部队很有可能就是他们这次行动的目标。部队相比于营地、阵地以及物资储备点不同,它随时可以移动,而且一个地方驻扎的时间同场不会太久。难道说天黑前德军侦察机发现苏军装甲部队有在此驻扎的迹象,天黑之后德军指挥部就派出精锐的夜战部队前来偷袭?

这样的推测在逻辑上是行得通的,只是林恩满怀疑惑地望着远处的村庄,停在那里的坦克车辆密密麻麻,数量根本没办法估算。按照苏军在二战期间的作战习惯来推测,这至少应该是营级规模的装甲部队。林恩觉得除非随行的运输车辆上装载着大宗作战物资,或者这就是苏军的师级以上指挥部连同其武装警卫部队,否则五十名德军步兵即便能够进行一次成功的突袭,也顶多是让这支装甲部队短时间内无法投入进攻,而不可能将其重创甚至全歼。缺了一个装甲营甚至是一个装甲团,苏军汹涌澎湃的攻势恐怕也不会受到明显的遏制。

没有征求林恩或者任何一名“杂兵”的意见,以高个子军官为首的“暗夜战士”们便通过讨论进入实质性的行动阶段。只见没有背大盒子的士兵将他们的袋式军用背包卸下,从里面掏出一个个近似板砖的东东,而在高个子军官的示意下,“杂兵”们纷纷上前,每人领取两个。很快轮到林恩,虽然从前并没有接触过炸药雷管,但这皮纸包裹并且插着吸管状长条的玩意儿一看就知道是烈性炸药+雷管的组合,而看“暗夜战士”的手势,拔开这长条顶部延时十秒就会爆炸。

林恩掂量了一下,这炸药组合每包约有两斤重,对坦克装甲没有什么威胁,但如果扔进坦克内部或安置于诸如诱导轮、发动机罩等关键位置应该还是能够起到破坏作用的。至于人,若是直接引爆,那就是威力惊人的“人肉炸弹”了!

等杂兵们都拿到了炸药组合,“暗夜战士”们的袋式背包也就差不多空了,他们同样是每人两包炸药,各自揣进作战服下侧的大口袋里。在这之后,高个子军官也不说话,率先解下水壶放在地上,而“暗夜战士”们随即也将水壶、刺刀、铲子等一切可能发出多余声响的物件卸下。杂兵们虽然有些迟疑,但还是一一照做。高个子军官无意检查士兵们是否彻底轻装简从,他直接左手一挥,带着背大盒子的士兵率先走出树林。相比于刚才在旷野中行进的姿态,他们的身体压得更低,以至于两条腿根本就是弯曲着相互交替——这又一次让林恩想起了当年的cs。角色以下蹲状态移动就是这个样子,而42钢盔搭配着43迷彩作战服,这些“暗夜战士”扮演的显然是警察一方。

在背负大盒子的“暗夜战士”之后,卸去了炸药的那十名“替补队员”以大致相同的姿势谨慎地离开树林,仍然留在树林中的“杂兵”们这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明知前路九死一生,是进是退必须当机立断。

在没有督战队的情况下,如果周围的同伴大都选择临阵而逃,林恩恐怕也不会独自前行,然而经过片刻的思虑,三十余名从前线临时拼凑起来的“杂兵”仍旧向前迈出了步子。就这样,五个装备红外线夜视仪的顶在最前面,相隔十余米是十名装备齐整的突击步枪手,再往后二十来米是林恩所在的这一群,五十名德军士兵缓慢而谨慎地行走在树林与村庄之间的田野中。这时候虽然还没到午夜,头顶的星光已然有所懈怠,吹面而过的风则是格外的寒冷。

走下树林的山坡,林恩冷不丁看见侧前方躺着两个人,而随行的同伴们对这一情况也大感意外,许多人都有意走近瞧上一眼。这两个都是戴着苏制钢盔、套了白色披风的苏军士兵,年轻的面孔在星光下显得格外苍白。其中一个歪着头,满脸愕然地望着远方,另一个仰面朝天,浓眉之下的一双眼睛圆瞪着,想来是至死也没有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战场上见到尸体并不奇怪,真正让林恩好奇的是探路的暗夜战士们是如何射杀他们而不引起敌人的注意——在行进过程中并没有听到枪声,而在夜晚的环境下,普通手枪射击的声音都能够传出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