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闻言愣了一下,哭笑不得地道:“您一个喷嚏,就扣了人家一个月的月俸?主公,您是不是也有点太不讲道理了?”
袁尚好奇地看了一眼沮授,惊讶地道:“你第一天认识我嘛?你什么时候看我讲过道理?”
沮授闻言顿时语塞。
“好了,说说辽东那面的屯田工作进行的怎么样了?”袁尚转移话题,开口问沮授道。
沮授轻轻的一拱手,道:“自三年前攻克昌黎,休养生息时其,田豫便一直总览辽东之地的典农校尉之职,辽东的土质特殊,虽严寒却粮产丰富,如今依然成为了我军后方不可或缺的一大敖仓,实乃幸中之幸也。”
袁尚点了点头,道:“我大哥,咱那面过得还算不错?”
沮授点了点头,道:“还算不错,有酒有肉的富家翁生活而已,只是主公你把他发配到辽东之地,不在自己的眼皮子下,却能放心?”
袁尚摇了摇头,道:“在我眼皮子低下,我瞅着他心烦,他看着我也闹心,倒不如让他去辽东过舒坦日子,我们俩还都能消停一点……辽东那块跟袁氏不沾边,我大哥在那里无法组建班底,想兴风作浪也是无可奈何,倒是一个让他颐养天年的好去处。”
沮授点了点头,道:“主公……仁慈。”
袁尚轻轻地敲打着桌面,缓缓地道:“三年了,三年了……后方的霍乱已经全部排除,兵马也已经操练完毕,各地的屯田也进行的非常顺利,仓库盈满,河北之地,已是回复了当年官渡之战前的鼎盛之势,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公与先生,我们是不是时候应该起兵南下了?”
沮授闻言,双眸精光一闪,点头道:“正是如此!如今我军已然全部训练精熟,战力绝非当年可比!正是时机一举南下,消灭曹操,迎回天子,创不世之袁氏霸业!”
“什么时候起兵得当?”袁尚抬头问他道。
沮授想了一想,道:“三个月,我等集结兵马,制定战略,收集粮秣辎重,稳妥的话,当在三个月后起兵最为合适……且这段时间,老朽以为应该先写讨贼檄文一篇,发布天下,以承我军征曹之正义,唾曹贼之巨奸,以揽民心所向!”
袁尚轻轻地一拍手,道:“不错,写檄文,骂曹操,这个主意不错……由谁执笔比较好?”
沮授闻言笑道:“自当以陈琳为佳。”
袁尚想了一想,道:“陈琳笔法虽好,可惜骂人实在是太雅了,不够过瘾……这样吧,就让陈琳写一篇讨贼檄文,我自己也写一篇,两篇一块昭告天下,正好也让天下人瞧瞧我袁尚的笔力!”
沮授闻言大惊,急忙摇头道:“主公?你写檄文?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
“不可不行,这事就这么定了!”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战前奏
陈琳的笔法休道是在河北,就是放眼整个天下,那也几乎是无人可及的,想当年,袁绍在欲起兵征讨曹操之前,就是曾让陈琳执笔舞墨,对曹操进行了檄文抨击,正巧当初的曹操正处在头风病发作的时期,见了陈琳的文章,不由顿时起了一身的冷汗,浑身活力四射,疾病全消,他连忙从床上蹦起来,开口称赞,赞不绝口,却也是当时的一大奇事。
如今时隔多年,古人已随风而逝,新人重来,施展的手法却依旧是如出一撤,檄文讨贼法,就连执笔者都是陈琳一人,唯一不同的是,当年事袁绍声讨的是曹操,如今是其子袁尚接位,一切的一切,依旧是恍如昨日之始。
檄文很快便被昭榜出来,又北向南传遍天下,自然而然,身为京师重镇的许都,也自然是在这被传播的领域之内。
当檄文传到了许都司空府的时候,曹操与其麾下众臣正在召开军事会议,讨论河北方面如今正在进行的大规模的军事政治动作,而当斥候的禀报声随着脚步声传到众人耳旁的时候,曹操的嘴角不由地刮起了一丝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