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页(1 / 2)

袁尚闻言有些犹豫,道:“田先生,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万一平原太守不上道,不按规矩出牌,将你拿为人质,令我军束手束脚,不敢攻城,岂不糟糕了?”

田丰闻言哈哈大笑,摇头道:“那黄康昔日老夫亦是见过几次,为人懦弱不担事,借他八个胆子也不敢扣押老夫……他若是真如此做了,主公你也不用顾忌老夫性命,直接出兵攻城就是了!”

说罢哈哈大笑,当先打马转营而回。

袁尚看着田丰的背影,长长的舒了口气,自言自语道:“罢了。有他这句话,我就不会愧疚的睡不着了。”

沮授在一旁听得眼皮子直跳,诧然道:“主公,元皓若真是被扣下,你该不是真的打算将他弃了攻城吧?”

“啊?谁说的,我脸上刻着小人两个字吗?真逗。”

沮授定定的看了袁尚半晌,摇头道:“没刻……”

“沮先生好眼力。”

“因为您根本就是,不需要刻,何苦画蛇添足?”

袁尚闻言一愣:“沮先生真是铮铮铁骨仗义直言,有什么说什么,让人佩服!多谢你说的这么直接。”

“公子夸赞了,授一向如此。”

“……”

第一百五十四章 田丰之计

田丰仗义直谏,欲凭三寸不烂之舌往那平原城内说太守黄康开城投降,其言在理,其意在忠,袁尚自是不好打磨了他的积极性,随即在第二日,着亲卫王双为陪同,保护着田丰为使进城,也好有个照应。

后世读三国演义时,曾有诸葛孔明只身领着神将赵云入东吴为周瑜吊丧,今番天道重演,又有田大谋士携莽汉王双单骑进平原替袁尚劝降。

规模虽小,气节犹在,千百年后,又不失为一段千古佳话矣。

但流芳百世的前提是,田丰得把这事办成了,若是落套,倒是也会传承到后代的嘴中,只不过却变成了人们口中那茶余饭后的笑话谈资了。

以田丰的眼力和智谋,此事怎么看怎么成,根本就没有不会成功的可能性,且先不说两方的实力差距,单说那平原太守黄康,当初田丰也与其有过几面之缘,软软趴趴的,看着就不是一个有骨气的主,若是说他会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田丰拉下马的气魄,打死田丰这老倔驴也不相信。

人这种生物,什么都会变,唯有本性却是生下来就已经是定了性,任凭你怎么刻苦修炼都是白搭。

所以,这就是田丰敢怡然不惧的进城招降的最大原因,这也就是成就他此番功绩的最大原因。

但这其中的曲折和阻力只怕不小。

因为此刻的平原城内,还有一个王修凌驾于黄太守,整日的熊着他。

成与不成,就看田大谋士的随机应变之能。

二人入城很容易,只是稍稍的向城头高声呼喊一下己方的来意,不消多时便会有人去向黄康汇报,然后黄康下令打开城门,迎田大谋士并其护卫王双进城,由专人引导至平原县正府邸。

大厅的正府邸内,太守黄康见了田丰,急忙从主位上下来,颤颤巍巍的冲着田丰躬身拱手,嘴上和面上都透着一股过了头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