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临安开始戒严,大街上的气氛异常紧张,再无一个行人,家家关门闭户,全家躲在屋内猜测着宋国发生了什么大事,有些反应快的,立刻想到了前段时间市井流传的消息:皇帝病重,难道宋国又要变天了吗?
正如百姓所猜,临安的戒严确实和皇帝有关,此时临安所有官员的眼睛都向最高处望去,在那里已经风云激荡,宋国皇帝赵昀的生命也即将要走到尽头。
宋皇宫内,赵昀在太医的强制下,刚刚清醒过来,他牵着丁大全的手,正在哀哀地交代后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望卿看在朕待卿不薄的面上,早晚看护我赵家社稷。”
“臣肝脑涂地,死而后已!”丁大全抹了把眼泪,跪在地上道:“皇上只是龙体欠佳,细心调理,当会早日康复!”
“朕自己明白!”赵昀无力地垂下头,对床头的皇后谢道清道:“朕生活荒唐,才导致今天,现悔之晚矣!朕去,可立赵淳为帝,他尚年幼,皇后可暂摄政,凡事多和丁爱卿商量着办!他是老臣,当忠心于朕。”
谢道清眼中含泪,握着赵昀的手道:“臣妾明白!”
赵昀急促地喘了两下,脸上现出了奇异的殷红,又对谢道清和丁大全道:“朕身后政事可由丁爱卿做主,领军打仗之事可交给孟将军,他、他人呢!怎么不见他来见朕。”
“皇上,臣本不想说,可不说臣又觉得对不起皇上的圣恩,先请皇上恕罪!”丁大全一咬牙,伏在地上磕头不止。
“你说吧!什么事?”
“几天前,孟大人来我府上询问皇上病情,我实话告诉他,当晚他便到四川去了,他是什么目的臣不知,昨天臣派人去他府上问话,才得知他的儿子早去了襄阳。”
站在后面的乔行简和魏了翁都脸色大变,丁大全之意,不就是暗示孟拱要造反吗?二人面面相视,乔行简急扑上来奏道:“皇上,孟大人给臣说过,他去四川是防备蒙人突袭。”
赵昀脑海里已经一片空白,他的神思已经在空中遨游,听不到一句话,他即将要赴天国去见太祖,人间的事已经和他无干。
良久,他又回到人间,交代最后一句话:“卿等都是栋梁之才,可和丁相国一起辅佐幼帝,朕就不一一交代了。”言罢,闭目而崩。
第六章 风起云涌(六)
嘉熙三年夏,宋帝赵昀驾崩,膝下无子,立年仅一岁的侄赵淳为帝,由太后谢道清垂帘听政,丁大全、魏了翁、乔行简三人为辅佐大臣。宋帝驾崩的消息传遍天下,蒙古、金国、山东都为之震动,纷纷调整了战略决策。
经过三年的拉锯战,忽必烈率二十万大军包围了大瀚耳朵,走投无路的斡兀立海迷失自焚而亡,北蒙大汗失烈门遂向忽必烈投降,两蒙终告统一。
随后蒙哥命阿不里哥留守大瀚耳朵,命忽必烈率军十万返回中兴府,商量下一步的战略部署,三年的战争消耗,也使蒙哥的财力几近枯竭,急需得到补充,按计划剿灭北蒙后,将灭金国,忽必烈已经出兵在即,可就在这时,宋帝驾崩的消息传到中兴府,蒙哥急命忽必烈火速返回。
一队军马驶进了中兴府,为首将领英气蓬勃,目光深沉似水,举手投足间都充满了令人不可抗拒的力量,他就是蒙古大汗之弟忽必烈。
“大汗可在?”忽必烈翻身下马,将缰绳丢给亲兵。
“大汗已经等候亲王多时!”
忽必烈推开门,只见大汗蒙哥正凝视着墙上的地图出神,他不敢打扰,便停住脚步静立一旁。
“我们手上还有多少可用之兵?”
蒙哥突然转过头来,对忽必烈笑笑问道,他已年近四十,相貌威严大器,和所有在马背上长大的蒙古贵族一样,岁月在他脸上写满了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