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比方,以前一艘货船只要五天的时间就能够运回一批货物,此时日本拥有的全部货轮,五天的时间就可以运回物资五十万吨。可要是饶远路,变成了十天才能运回一批货物,那就相当于运载能力减少的一半。这对日本这样的岛国来说,还特别是战争时期,会影响到方方面面。
所以,这条航线,也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对日本来说,至关重要。到了现在,更是连接东南亚占领区和印度尼西亚的重要航线,特别是东南亚占领区,为了避免东南亚驻军成为海外孤军,更要保证航线的畅通。
“东条君,你是不是有什么好办法了?”裕仁看到了东条英机脸上流露出的自信,忍不住开口问道。
“我是有一点头绪了,其实这条生命线,我们面对中华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而且一旦我们加入了盟军,太平洋上还有美国的海军,之前为了预防美国海军,我们已经多方对美国海军实力进行跟踪刺探。如今的美国海军已经开始恢复战斗力,要是有了美国海军的帮助,那守住生命线就是小意思了。”东条英机点点头,接续说道:“就算中华的海军再强大,也无法同时面对日美海军的联合,只要在海军方面占据了主动,那保住生命线也自然不是问题了。”
“可是这条航线完全在中华航空兵的攻击范围内,就算我们的海军占据了优势,但如何去应对世界第一的空军呢?特别是他们的喷气式战斗机,根本就不是我们的普通飞机可以比拟的。”听到东条英机的话,裕仁并不是很满意。中华在世人眼中,最强大的就是他们的空军,可以说是战无不胜。
“这点请天皇陛下无需担心,德国之前送来的喷气式战斗机技术,加快了帝国喷气式战斗机的研发进度,我们最新的樱花喷气式战斗机,已经生产出试验机了,过不了多久,就能够大批量的装备部队。而且继德国的喷气式战斗机出现在欧洲上空后,美国的喷气式战斗机也已经开始装备部队了,到时候,中华的喷气式战斗机的优势,将会消弭于我们的追赶中。”对于裕仁的问题,东条英机已经有了答案,“而且美国的轰炸机也不比中华差多少,只要帝国能够结合美国,那中华的威胁将会消失。”
裕仁点点头,只不过在他内心深处并没有像东条英机这么乐观。
“现在说这些有些早,今天的主要目的还是要来说说该如何应对德国和中华的反制。”裕仁道。
“现在中华已经停止了和我们的一切贸易往来,其实两国间的关系已经降到了冰点,这点对我们来说,没有太多的影响,而且陆军和海军已经全部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也不怕中华突然对我们展开进攻。”既然已经准备转换阵营,东条英机自然开始在进行准备,“之前我们依靠德国进口的物资,这阵子也开始在慢慢的减少。等我们和同盟国谈好条件,到时候也完全不用依靠德国,有了财大气粗的美国,对帝国的帮助会更大。”
“话是这样说,那我们军中的德国顾问还有东京的德国联络官呢?”裕仁再次开口道。
“这点天皇陛下无需烦恼,到时候抓起来全部交给同盟国就行了,就当是我们决心的表示和一点礼物。”东条英机直接说道。
对于那些经常指手画脚的德国人,东条英机可没有太多的好感。虽然他以前很喜欢德国,也比较亲近德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感觉自己越来越讨厌德国人了。特别是在之前,德国说并不知道刺杀陈绍的事情,这就让东条英机对德国更加的不爽。
要不是不想摊上一个更难听的骂名,也算是一个投名状,东条英机早就让自己的秘密警察部队,把这些德国人处理掉了。省得每天在日本军方中指手画脚,看着心烦。
会议还在继续,从他们的对话中不难看出,东条英机已经铁了心要联合盟军和中华对着干了。
其实在很早以前,日本海军就很向往和英美妥协,共同扼制中华。只不过陆军那时候倾向于德意,加上又是陆军掌权和德国的拉拢,这才有今天的局面。要是当初日本方面是海军出身的将领掌权,那今天就不会这个样子了。
第四百六十四章 欧洲上空的喷气式战斗机
德国柏林帝国大厦地下室中,这里已经成为了希特勒不得不待的地方。盟军的轰炸机时不时会光临柏林,为了安全,许多设施都搬入了地底下。
对盟军乐此不疲的轰炸,德国也给予强烈的回应。德军大量的轰炸机也频繁光顾英伦三岛,相互间的报复性轰炸,从战争开始就没有停息过。
盟军有美国的超级空中堡垒,德国有中华支援的轰-2改进型,两者载弹量一样,相互间的轰炸,各有死伤。
德国的轰炸机抵达英伦三岛时,盟军的战机就会起飞拦截。同样的情况,盟军的轰炸机抵达柏林时,德国的飞机也会起飞拦截。
这是一场耐力的考验,打的就是谁的承受能力更加强大,熬不住的一方,便会处于劣势。
然而这种情况在德国的梅赛施密特-262战斗机正式投入实战后,得以改变。四年前也就是39年,这款喷气式战斗机已经完成了首飞,经过一系列的全方位测试,最终在四年后投入了实战。
受到中华喷气式战斗机的启发,梅赛施密特-262(-262)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的机首部位装备了雷达,并且还装备了德国工程师(忘记了,没有网络没有办法查。)设计出的x-4空空导弹(r4空对空火箭)。
x-4空空格斗导弹有一个尖细的头部和雪茄状的弹体,有四片弹翼和四片更小的尾翼。在两片相对的弹翼顶端有两个控制导线的放线筒,另两片弹翼顶端则有两个曳光管,以便操纵者观察航迹。尾部有一个能操纵导弹俯仰、偏航的操纵机构。导弹由bw公司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动,结构特点是将燃料装在螺旋管中,用压缩空气推动螺旋管顶部的活塞,将燃料逐步压缩到燃烧室中,以延长发动机工作时间。弹头重量20千克,在75米的半径内能用冲击波毁伤飞机,导弹由载机飞行员、撞击、声感近炸引信(用盟军轰炸机的螺旋桨噪声为声源)起爆。
典型的作战方式为:导弹载机以相同或略高的高度和相似的速度从后方接近轰炸机,发射悬挂在炸弹架下的导弹,发射的同时,弹上的陀螺仪开始工作,导弹按陀螺仪赋于的航向飞行。载机飞行员用驾驶舱内的控制手柄控制导弹改变航向,发射后七秒,声学近炸引信开始发挥作用。如发射后30秒。导弹还未击中目标,则自毁机构开始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