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页(1 / 2)

理所当然希特勒只有把矛头指向中华,中华的潜艇技术十分先进,这对他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因为德国很多潜艇都是在中华购买的。

而动机方面,中华也有,那便是消耗欧洲海军实力。希特勒很有理由相信,东方那位帝王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因为现在中华对世界军事贸易,就是在打这个主意,这点只要不是愚蠢的人都可以看得出来。

要知道,出售武器给敌国,这本身就是对另一方极其不友善的动作。美国也只是把武器出售给盟军,根本没有想过去卖给轴心国。而中华还要左右逢源,这哪里不会让希特勒心中产生不好的想法。

现在只要能够证明中华有一款可以进行长距离远洋的潜艇,就足够了。那希特勒就可以百分百肯定,中华在那场海战中绝对扮演着极其不光彩的角色。

拿德国当枪使,去消耗欧洲各国的实力。中华的举动已经足够说明了这点。

不过现在,希特勒还只是把这些想法放在内心深处,他没有对任何人说过,也让那些海军生还者不要乱说。因为现在德国还需要中华的武器援助,有些事情该忍受的还是要忍受。

就在希特勒思绪乱飞的时候,安德里走进了希特勒的办公室。

“元首,北非军团传来的最新的战报,目前北非军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战果。既定的目标也都依次占领,目前北非军团已经乘胜追击,向南快速推进。”安德里拿着一份报告,念道。

“也就是说,北非的石油现在已经掌握在我们手中了。”这个消息让希特勒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他已经把之前的想法抛到脑后,迫不及待的接过报告,快速的浏览起来。

“哈哈!隆美尔,果然没有让我失望。”看完报告的希特勒忍不住笑了起来。

第三百九十四章 北非战役

德国北非军团主要目的是为了石油,但也是进一步要控制苏伊士运河和地中海。

和后世一样,希特勒派出了隆美尔,而盟军也派出了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长了一副鹰一样的面孔,他那高昂并带有浓重英格兰鼻音的声调让人听起来感到并不十分友善。他在许多方面与隆美尔有相似之处。这两个人的性格都很孤僻,在周围是敌人多于朋友。他俩都很专横和傲慢,在听命于别人时,都像一匹难以驾驭的烈马,而当他们获得全部指挥权时,却又都是头脑清醒和最有独到见解的优秀指挥官。

这两个人还都比较注意培养与军政要人的友谊,就像隆美尔一向对希特勒言听令从和重视同戈培尔的关系一样,蒙哥马利也十分注重结交军政要人。

像隆美尔一直戴着那顶著名的带有机玻璃风镜的帽子一样,蒙哥马利也戴着一顶镶着团队徽章的怪异的澳大利亚丛林帽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另外,这两个人都喜欢挑选出类拔萃、年轻英俊的军官组成自己的参谋队伍。在战术方面,隆美尔擅长于运动战,而蒙哥马利从来就不是什么横扫千里的运动战专家。但在事先精心布置好的阵地战中,他比隆美尔要技高一筹。

后世中北非战争中,在情报的获取上,隆美尔是无法和蒙哥马利相比。自从隆美尔失去他的无线电侦听连后,他所能获得的英军消息便越来越少了。

英国情报机构知道如何在情报来源上使敌人产生错觉,大量极易破译的情报暗示德军:意大利人在不断地泄露情报。

隆美尔对这种欺骗深信不疑,这更大大加深了他对意大利人的鄙视。而英国谍报机构却源源不断地向蒙哥马利输送了他们所侦破的大量德军情报,隆美尔对此却一无所知。

“隆美尔就像被蒙上了双眼在和蒙哥马利决斗。”一位德国军事评论家战后如此认为。

但是,蒙哥马利和隆美尔都同样清楚地认识到,机械化战争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勤供应。所以,他俩都强烈地要求自己的统帅部尽最大可能向非洲战场运送更多的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

显然在后世中,蒙哥马利在这方面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英、美的战争机器开足了马力,大批船队涌过地中海,为英军运来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后勤物资。

这点在隆美尔那里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后续支援力量根本比不上盟军。军事实力严重的不平衡起来,这才是导致后世德国北非战场失败的主要原因。

而在现在,因为德国后面有中华武器的支援,加上由意大利控制了地中海,盟军的武器装备只能通过其他地方进入非洲,而且数量和质量上,根本不占优势。这也是当初德国和盟军进行大海战的时候,希特勒还是坚持让意大利海军待在地中海,主要还是为了控制地中海。

这场战争并不是由德国发起的,而是由意大利率先发起的。并且很早就开始了,而德国参战还是从去年日本进攻太平洋的时候,才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