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页(1 / 2)

既然徐景明没有错,不但无错,反而有功,那么谁来背这个干系呢?

自然就是倭人,今儿清早就有快报传来,倭人亲王永健已是剖腹自尽,他这一死,所有的屎盆子自然就可以扣在他的身上。

这并非是谅山贼厉害,只是因为在倭人内部,有人与谅山贼暗通款曲。

也不是明军畏战,只是永健被谅山军收买。

更不是大明这忠良之后、第一勇将徐景明无用,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事已至此,能维持住大局就已是不错,否则即便天神下凡,怕也难以力挽狂澜。

朱高燧的手开始在颤抖了。

……

大殿之中,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默不作声,只是所有人的目光都关注在了朱高燧的身上。

那徐景明的生死荣辱就在陛下地一念之间了。其实大家倒并非都和徐景明有什么深交,只是眼下,这番措辞是最‘合乎’朝廷利益的解释,如今京师震动,再不容又半分使人泄气的事了。

朱高燧最后苦笑,他颓然地一屁股坐在了御椅上,长叹口气,道:“难道你们要让朕颠倒黑白?”

“陛下,微臣所虑的只是江山社稷,事急矣,何必要在乎这些小节?”

“微臣亦是附议,眼下最紧要的不是要谁的脑袋,而是想尽办法解决当下的困局。”

“天下多的是忠义之士,朝廷不能让他们寒心,这场仗才能继续维持,谅山军不足为虑,郝家父子亦不足虑,朝廷唯一所虑的乃是军心民气啊。”

朱高燧幽幽叹口气,他终究知道什么叫做无奈的滋味了,只是这个滋味实在太不好受。

倒是这时,外头有太监进来,躬身道:“陛下,定国公回京,如今已抵朝阳门。”

听到这番话,大家又不吭声了,面面相觑。

那个家伙果然是有脸回来,虽然方才有不少人都说了徐景明的好话,可是在场的绝大多数人,只怕都恨不得给这孙子一个耳刮子。

黄淮却是勉强地挤出了一丝笑容,道:“咱们大明的功臣,回来了!”

第八百五十三章:大英雄 大豪杰

崇明一战,眼下朝廷急需要的,不是严惩什么败将,而是给人信心。

既然崇明时局,乃是有倭人私通谅山贼,那么此时此刻,力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的定国公稳住了大局,如今这位公爷回了京,那么自然而然,他的身上,就被寄予了军民所有的期望。

时局越坏,就越需要英雄。

黄淮一句,咱们的英雄回来了,意思已是很明显。

定国公回京,大英雄回来,无论陛下怎么想,有什么样的情绪,你将来是要秋后算账也好,是要隐忍不发也罢,可是现在,必须得有一点儿英雄回京的样子。

朱高燧要把自己的牙齿都咬碎了,他恨不得那徐景明千刀万剐,先前一个广州之战,虽然最后不是他的责任,可是这个家伙,也难辞其咎,此后又是这一次松江,其实真论起来,也不算他的责任,毕竟当时让倭人入驻崇明,乃是朱高燧自己的主意,徐景明为此,还据理力争过,几次提出,驻扎崇明,无险可守,又说倭人厚道,必不会为祸,人家上了十几道奏书,对这件事的看法极为激烈,一副只恨不得拼命的架势,可是朝廷不听,不予理会,现在倒好,谅山舰队袭了崇明,倭军水师一败涂地,这徐景明,终究是在大陆,此战之败,与他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