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爽皱眉道:“大人,这郝风楼无端出海做什么?”
“问题就在这里,他无端出海,而且还瞒天过海,当然不可能只是去广东,若只是去广东,何必要隐匿消息?所以我认为这里头必有图谋,莫不是他要袭……”
陈爽禁不住大惊失色,打断刘汉道:“大人是说东南沿岸!”
“不错,朝廷在松江口岸设了重兵,莫不是袭击那一处?”
陈爽摇头道:“那里有倭兵十万,又有数万朝廷军马,可谓固若金汤,按说一支船队要附带辎重,还要运这么多的人员,满打满算也就两万余人,就这点人马,也敢去鸡蛋碰石头?”
刘汉一听,也觉得颇有道理,他不禁苦笑道:“那么就更蹊跷了,贼人动向不明,事有反常即为妖,这事儿一定要查明不可,你在天策府尽力打探,一定要确认那郝风楼的行踪,至于本官……”刘汉叹口气才继续道:“看来得立即叫人急报朝廷,不管怎么说,也该预警一下,且看马大人怎么处置。”
陈爽心里苦笑,说是这么说,假若那郝风楼当真有什么阴谋,人家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经动了身,现在预警,怕早已迟了,不过他也明白刘汉的心思,这事儿,到时候一旦有事,这边的锦衣卫若是一点交代都没有,实在说不过去,无论这消息是什么时候送过去,至少送了就多少能减轻一些罪责。
说到这里,陈爽不禁道:“大人,有些话不知当说不当说,咱们在这儿名为刺探,实则却是无用之物,北镇府司将我们打发到这里又有什么用?那贼军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一旦动了,咱们报了信,怕也已迟了,真不知要到什么时候,咱们才能回京去,留在这里,我是日夜担心受怕,前几个月,周总旗被抓,再往前,有几个兄弟直接被处死,也幸赖大人谨慎,尽量少与他们接触,不和他们直接联系,否则我们早就被军情部连根拔起了。但愿什么时候,指挥使大人想起我们这些兄弟在此的苦处,开开恩……”
刘汉更加无奈,摇头道:“现在说这些徒然无益,还是做好分内的事吧,生死有命而已。可恨的是,曾建这些人早已潜逃至谅山,如今这些老上官却都在贼军的军情部里做事,他们对咱们知根知底,才是我们的心腹大患。”
第八百四十五章:全胜
郝风楼确实如那刘汉所猜想的那样,早已溜之大吉了。
三百多艘大小舰船,其中有一半是下西洋的船只,还有一半是最新的兵舰。
此前下西洋的时候,海防港便代替了泉州,成为了宝船们的停靠点,等到情势紧张,朝廷曾屡次下旨让郑和率船队北上泉州,不过郝家和朝廷分庭抗礼之势已成,郝家在那时候虽然没有公开反叛,郑和作为这贼首之一郝风楼的师弟,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拖延。
拖延的办法有很多,无非就是需补给和修缮船只,还需时日云云,等到郝家公然反叛之后,这西洋的船只便被郝家接收了。
郑和的选择是无奈的,虽然他依旧还有那么一丝忠于紫禁城的主人,可是他明白,他早已和郝风楼绑在了一起,二人的关系已经足以让他回到金陵之后便迎来杀身之祸了,既然如此,那么就从贼吧。
而郝风楼自然也很厚道,让他总揽西洋外事而鉴于此时谅山的外交,几乎就等同于西洋的外交,这位郑师弟自然而然也就成了谅山的‘外交部部长’。
这个职位是很让人眼红耳热的,大家都知道,但凡是小国搞外事的,不免要如履薄冰,左右逢源,谨慎再谨慎,稍有不慎,就可能惹来天大的麻烦,那当然是个苦差事。可谅山雄踞西洋,早已成了西洋的主人,各国名义上是独立,实则外交国策,都深受谅山影响,甚至连军政之事都被谅山渗透,谅山这个总揽外事的差事自然而然也就成了肥缺,几乎每到一处都是众星捧月,每次奉命交涉都不必奴颜婢膝,只要好好的摆你的谱儿就对了,出使各国就像是下乡视察,各国官吏自是极尽殷勤,生怕稍有不周,那些各国的名流也绝大多数是谅山既得利益者,听闻上使一到,便人人争相拜谒,努力结交。
这活儿,太风光了。
郑和乐在其中,如今他已去了大食,去大食既是他的心愿,另一方面也有与大食诸国洽谈商贸条款的意思。
而郝风楼则带着他的船在一月之前启程了。
这万里的波涛早已被郝风楼看厌,一开始离港时的雄心壮志,如今被这枯燥的航行,早已消磨了个干净。
郝风楼索性每日昏昏欲睡,随船来的两万精锐,还有一万余船员和民夫,郝风楼一个人都不想理会。
渐渐的,郝风楼显得有些焦虑。
他突然感觉到了一个阴谋,徐景明那个烂屁股的家伙,会不会是忽悠自己,他此前故意取信自己,而后将自己骗去松江,好将自己一网打尽。
可是随后,他又打消念头,他还是很信任徐景明的,广州城一战,这厮出力不小,自己怎么怀疑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