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页(2 / 2)

正因为受到了定南商贾的影响,各处就变得不安分起来。

那些从前饱受欺凌的商贾,猛地发现,原来这个世上竟还有如此‘美好’的世界,自然而然,私底下定南的‘善政’开始流传,陈学那儿,这几年扩大影响,本就提出了诸多现成的口号,诸如通商最有,诸如商贾议政之类,还有私产不可侵犯之类,于是这些学说,不但在商贾中深入人心,便是寻常厌倦了贵族统治的寻常百姓亦是不明就里,将其奉为宝典。

柔佛国受到的影响最深,也率先开始发难起来,一群商贾领头,在马六甲一带陈情,要求柔佛国王设资政局,与‘民’共议国政,这里头的民自然和读书人的万民伞差不多,读书人自称自己是民,商贾大抵也自称自己是民,可是不管如何,新的口号终究是光鲜,况且这些商贾也有足够的影响,他们一起发作,立即让柔佛王廷惊慌失措了,若是以往,当然是二话不说,立即提兵弹压,可是现在,这柔佛国却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生怕惹来大明和郝家的反弹,于是决心安抚,几次与陈情的头目商议,比如给予一些商贾尤其是华商提高地位,封一些爵位,想要借此分化。只是尝到了定南省甜头的柔佛商贾哪里肯退让,步步紧逼。

柔佛的贵族并不是傻子,假若真正弄出个谘议局出来,这就等于是自己放弃自己的特权,拱手让给这些商贾,自然也坚持不肯。

如此一来,事态严重了,诸多商贸繁华的城市发生了bao乱,这些都是激进分子所为,他们携带火药,对多处官府进行弹压,柔佛国也当机立断,决心弹压,大量的官兵开始出动,捉拿了不少叛乱份子,可是他们的强硬措施非但没有把事情压下来,反而立即让柔佛国内民情更加沸腾,一群自称为通商自由的份子聚集起来,自筹了资政局,自行推选出了柔佛国首席大臣,旋即这位华人出身的首席大臣立即颁布了第一道资政局法令,号召对王廷进行一切手段的抗争,若有必要,可直接废黜掉柔佛王,还政于民。

这……

郝政看着奏报,揉了揉太阳穴,他突然发现,这个世界真的疯了。

第七百一十五章:得力干将

郝政案头上的书信有两封。

一封来自于柔佛国王室,大抵说明了一些情报,也道出了柔佛国的难处,自然是希望郝家不在此事上干涉,假若干涉,就不得不求助于大明朝廷了。

这里头的意思是,现在下头闹的厉害,柔佛国希望郝家中立,实在不成,那么只好去大明打官司。

柔佛国的态度,也算是有礼有节。可是另一封,却来自于柔佛国自筹的资政局首席大臣杨浩。

这位杨首席自称自己乃是马六甲商贾,亦是陈学门徒,因柔佛国屡屡抑商的政策,王室贪婪无度,盘剥华人和小民,又深受定南资政局影响,为柔佛前途计,因而决心打破柔佛国诸多禁锢,柔佛资政局已群策群力,筹备纹银数十万,组建了一支两千余人的资政军,将以马六甲为基地,誓师捍卫资政局,谅山乃柔佛国开明人士的圣地,公府又是华人的主心骨,杨首席恳请郝政给予一定援助。

这是两封截然相反的信,可是这信中的内容,却让郝政不得不重视了。

他万万想不到,定南的资政局会造成这样的影响,至于这柔佛国,他关注不多,而现在事到临头,他却不得不审慎了,沉吟片刻,郝政立即修书,决定和远在京师的儿子好生商议一二。

于是他取来笔墨,修书一封,又连同两封书信一并命人用快马送了出去。

办完了这件事,便是召集幕僚和相关的门客们商议了,在公府,负责外事的幕僚和门客足有六十余人,这些人中,都是知晓各国民情,熟谙各国语言,同时在各国或多或少,都有些许影响之人,汉人和华人居多,也有不少番邦的友人。

足足商讨几日,却也没什么头绪,大抵是观点发生了分歧,有人认为这是郝家借此干涉柔佛国的大好时机,也有人认为,不必理会杨浩的请求,眼下郝家主要的目的在于经营定南和交趾,定南如今本就不安份,实在没有必要节外生枝。

门客们利益和立场各不相同,在这件事上争锋极为激烈,因而几日下来,并不曾有头绪。

郝政如今是善于内政,这外事处置虽然偶尔也有,可大多都是不痛不痒,如今却遇到这个难题,这让他不禁有几分郁闷。

此时已近初夏,谅山的天气炎炎,郝政索性静下心来,偶尔请那夏元吉到公府来下棋、吃茶。

夏元吉主持铁路之事,虽是事务繁忙,却也晓得忙里偷闲,郝政敬重他,他自也没有拿架子的道理,只是这位曾经的夏部堂,如今真正在谅山做起实事,却越发觉得这里有太多太多的新鲜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