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公府来说,最为头痛的,莫过于是‘误伤’了,人有了武器,有了赏银,就不免为非作歹起来,他们哪里分什么叛军和良民,冒功杀良之事,并不鲜见。
弹压肯定是要弹压的,不过公府这儿,却并不急,眼下最紧要的,是铁路的问题,只要铁路修进了定南,延伸到了各府,那么谅山对于定南的控制,便可强化百倍,自此之后,任何一地但凡有叛乱,各地可调拨的军马便可在三五日之内集结,通过火车,在叛乱还未扩大时立即将其消灭于萌芽之中。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归化的暹罗人倒也不少,陈学的学堂如雨后春笋一般自定南各府冒出来,那些响应了传播陈学号召的陈学激烈份子们,如今遍布于定南各地,传播汉学,传播汉语,传播陈学的主张。
不少的华人子弟,已经纷纷入学,即便是一些暹罗人,亦是将子弟送了进去。
在定南各府,由于大量汉民的流入,也使得在许多地方,说汉话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对于公府来说,一切显然都是时间的问题。
交趾的发展,如今已经进入了蓬勃时期,大量人口迁入,大量的工坊急需扩张,铁路的修建,学堂的林立,贸易的扩大,在这里,一切都是忙碌,所有人都开始仿佛脑后悬着一根鞭子,从前懒散的生活态度已经不见了,从前温吞的举止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
之所以如此,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无非就是,阶级固化的枷锁已经彻底打破,旧有的制度分崩离析,在从前,民户就是民户,匠户便是匠户,士子便是士子,贵族就是贵族,若是不出现那百万分之一的可能,绝大多数人,无论你如何努力,当你处在什么出身,那么你的子子孙孙,生生世世,永远都是如此,可是现如今,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一个一文不名的小子,可能因为一次眼光不错的买卖,一夜暴富。也可能你突发奇想,陡然改进了某个工艺,于是立即能摆脱眼前的困境,一个工匠,若是手艺好,人缘不错,存了一笔银子,便可以带着几个老兄弟出来另起炉灶,或许用不了多久,便能腰缠万两纹银,即便是作诗作词,一旦流行,立即能改变命运,使一个穷书生,名满交趾,一切的一切,都在改变,因为在这里,已经世俗的不能在世俗,这是一个用银子说话的世界,只要有了银子,就拥有了一切,每个人都在挣银子,有的人多,有的人少,有的人靠坑蒙拐骗,但更多人却是埋头苦干。
更为重要的,其实还是人心,在旧有的社会里,你是达官贵人,那么你的自幼开始,呱呱坠地开始,你所见所闻的,都是达官贵人的世界,你接触的朋友,你的亲戚,你所住的环境,到处都是富丽堂皇,到处都是富贵逼人。
而你若是寻常的百姓,在你的市井里,永远都是屎尿横流,臭不可闻,你认识的只是一群穷光蛋,只是一群一无所有的人。
只是在这块新土地上,变化却是显而易见的,在这里最永恒的话题就是,你看看某某家的儿子,这个从前捡地上馒头吃的小子,如今发迹了,据说如今办了一个工坊,不但娶了妻,还纳了一个妾,据说在谅山还买了个宅院,三进三出,瞧见他地马车没有,是通达车行做出来的新式马车,坐在里头一点都不颠簸。
这家发迹了,那些发迹了,虽然这些人依旧是少数,甚至他们的发迹,其实有些可笑,在富可敌国的财阀们眼里,他们连富户都不算,可是对于底层那些朝九晚五,每日操劳下来几乎存不下太多余钱的人家来说,却是眼红无比。
姓陈的小子算是什么东西,从前还不是和我一样,光着屁股在臭水沟里蹦跶,他脑子还没我好呢,只粗浅的识几个字,从前家里没米,还来我家讨饼子,他能发迹,为何我却是如此。
如此一想,心理便不平衡了,这种阶级固化被打破的不平衡,顿时让人心痒难耐,滋生的情绪多种多样,有嫉妒,有嘲讽,可是更多的,却是鞭挞。于是乎,人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安分起来,挣银子啊挣银子,不挣银子,这辈子真正是白活一遭了,于是识字的人每日在琢磨着诗词,在想着什么生业可以尝试,匠人们想着另起炉灶,或是想方设法,改进工艺,每一个人,都在疯狂的寻觅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有人成功,绝大多数人一事无成。
可是这并不代表,这种事没有正面的意义,至少在人开始变得势利的同时,社会生产的效率,却是不知比其他地方,快了多少。
……
谅山发生的事,郝政都看在眼里,他是这里的见证者,如今也是这里的主宰者,如今对于谅山的任何事务,他都变得轻车熟路起来,不知不觉的,他已成为了一个资本通,从资政局回去,相隔半里不到,便是公府,公府这儿,前来拜谒的人也是不少,这些人,通过各种各样的门路,都想从公府的巨大财富里分一杯羹,有人自觉地自己有了一个极好的创造,急需要得到公府的财力支持,有的人是为某个商行的利益进行游说,一般这个时候,郝政多半是要一个个会见来客,虽然一天下来,总是疲乏不堪,可是对此,他乐此不疲,因为这是自家的东西,自己在这里会见的每一个客人,都能壮大郝家一分。
只不过今日却是不同,因为圣旨来了。
公府上下,已乱成了一锅粥,府中的幕僚和诸多门客,纷纷汇聚一起,以郝政领头,众人一起拜倒香案之下。
那远道而来的天使拿出了圣旨,庄严肃穆,可是绝没有显出半分的倨傲,他心里清楚,眼前拜倒在自己脚下的人非比寻常,绝不是自己能招惹。
于是高亢的声音响起:“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禄国公郝政……”
第七百一十三章:恩荣
封藩谅山、海防,节制西洋军政,扩充护卫,交涉诸国。
这封圣旨所承载的信息,实在教人吃惊。
因为在此之前,许多人的判断都是随着谅山越来越繁华,郝家对交趾的控制越来越深,朝廷必定会对郝家予以一些钳制,这本就是理所当然,当藩王权利日大的时候,就要削藩,当豪强林立时,就要打击豪强,当武将在军中威望越来越高,自然而然随着来的,就是莫须有。
因此莫说是谅山的所有人,便是郝政,也早有准备,自然,郝家的优势也不是没有,一方面,眼下天子对郝家的恩宠还在,只要没有过份举动,大抵也只是不痛不痒的一些措施,况且这儿毕竟距离权利中枢太远,远远比不上建文时藩王们散落于大明的腹地,北起北平、宁城、再到开封、荆州,大明的内部,遍布了林立的藩镇,更可怕的是,他们居然都有上万乃至于十几万的兵马,而郝家的藩地终究是在这尚未开化的地方,终究是不毛之地,终究不可能蓄养军马,所以凭借这一点,即便朝廷削藩,大抵也只是禁止郝家的继续扩张,斩断郝家渗透的手足而已,现有的利益,是绝对能够保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