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詹基生的器宇轩昂,唇红齿白,可是这时候,那清澈的眼眸中,也流露出几分悲愤,他想了想,摇头道:“这份奏疏,父亲不能写。”
朱高炽斥道:“胡说,眼下唯有如此,才能明哲保身。”
朱詹基却是深深看了朱高炽一眼,道:“父亲,这封奏疏,理应让儿臣来写,父亲会疑心自己的儿子,会疑心自己的儿子们争夺自己的家产,可是祖父的,却不会疑心自己的孙子,因为在祖父们看来,孙子们总是懵懂无知总是纯良,所以,父亲的奏疏,只会加深天子的疑虑,而儿臣的奏疏,非但会更有几分可信,而且……还会使他想到儿臣。现如今,汉王之子,牵涉谋逆,为天子所恨。赵王之子,尚处襁褓,唯有儿臣,能承欢膝下,天子见了儿臣的奏疏,必定会动情,到时,这奏疏,信与不信,就都不重要了。”
朱詹基深吸一口气,继续道:“儿臣就说,父亲本要捉拿郝风楼,奈何都督府擅作主张,试图保护赵王,以免京师动乱,伤了自家兄弟,却引起了误会,以至于京师不安,国家不宁,父亲心中疑惧,知道自己行事不密,有负圣恩,于是忧惧交加,已是病重。却不知,这样写,如何?”
朱高炽听了,不由重新审视朱詹基,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自己的这个儿子,竟有如此的心机,平时自己一向将他当小孩子来看待,想不到这个孩子已经大了,不但如此,竟是青出于蓝。
他深吸一口气:“如此,甚好。不过还要加上一句,朝中之事,为父已不能自理,若是内事,恳请母后裁处,若遇外事,则由廷议自行商讨,委实不决的,再送父皇圣裁。你……你来写,为父为你磨墨。”
冉冉宫灯之下,父子二人,已经商议定了,似他们这样的人,什么样的大风大浪,不曾见过,尤其是朱高炽,如今已是心无旁骛,再不管东宫外的事,待太监送来了笔墨之后,亲自磨墨,朱詹基则是提笔凝神,沉思良久,最后开始书写起来。
“孙臣启奏……”
东宫很安静,安静的不像话,一盏盏的宫灯,相继的熄灭,即便是在这宫外,早已喊杀震天,无数的火把,宛如长蛇,密布在各处的街巷。
第五百四十七章:奉天讨贼
郝家异常的平静。
说来也可笑,这明明是来拿郝风楼的,结果呢,其他地方乱哄哄的,从鸿胪寺到夫子庙,到处都是喊杀,那些个官兵,也不知道在穷吼什么,反正这边得知的是郝风楼反了。那边得知的却是太子要杀赵王,另一边却是有密旨,说是郝风楼要诛太子。
各种的流言,他娘的已经没有人分辨的清楚了。
只是京营和亲军既然都放出了营,你若是回去,就显得这是敷衍了事,等到天亮之后,事情弄清楚了,原来你在打酱油,这个罪,你吃不起。
所以大家就都在街上混着,混着的意思就是,管他是谁杀谁,管他太子手令,还是皇上密旨,又或者是赵王那什么什么,反正这三个,谁都不招惹,东宫大家是万万不敢去的,郝府……说不准人家真有什么呢,还是少去为妙,鸿胪寺那儿,赵王太凶了,人家动真格的,居然带着护卫,左冲右突,当真是所向披靡,哪部兵马见了,都是逃之夭夭,赵王殿下杀的……不,追的痛快,因为压根就没人给他杀,于是便逢人便追,前头的人呢,大叫一声,妈呀,赵王来了,于是便没命的逃,附近的兵马一听,惹不起当然躲得起,于是赵王殿下神武,先声夺人,人还未到,虎躯一震,这王八之气便能传递到极远,方圆一里之内,莫说是人,鸟兽皆无。
高手,总是寂寞。
追了老半天,累的气喘吁吁,结果连根鸟毛都没沾到,朱高燧实在是无言以对,开始还兴致盎然,后头就索然无味了,猛地想起,自己在这耗着做什么,得去救郝风楼啊。
于是带着本部兵马,急冲冲的往郝家赶。
郝家外头,倒是围了不少兵马,朱高燧气急,怒吼一声:“谁敢伤我兄弟,来,给我杀将过去。”
说着,宛如人中吕布,舞者长戟,便如秋风一般要把落叶扫个干净。
谁知前头有人打马向前,来人大叫:“殿下且慢,我是张辅。有话好说!”
朱高燧却是不理,依旧呼应护卫动手。
张辅感觉自己挺傻的,没事接这差事,其实事情到底怎么着,连他自己都分不清,到了现在,所有的消息都真假难辨了。他虽是贵二代,却也绝对不傻,碰到这种事,别人认真,自己不能认真,认真你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