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内心已经不自觉的对神武卫更看重了几分,神武卫在朱棣心中的份量也大大的提高了不少。
郝风楼也意识到,自己的级别无形中提高了,他心念一动,忍不住道:“陛下,微臣确实有个要求。”
朱棣道:“你说。”
郝风楼苦笑道:“陛下应当知道,这神武卫的花费如流水一般,只是短短半月,还未正式开始办公,就已耗费纹银数千。比如那些铁匠,大量收购碳和矿石,试制生铁。还有给医师们大量收购医书甚至是一些孤本的书册,再加上这么多人吃喝,虽然东华门那边有银子供应,可是微臣以为,将来待衙门落成之后,弟兄们分发去各地,所费的银钱更加不可胜数。微臣要建的神武卫毕竟是前无古人,想要让他们将来派上用场,甚至是以一当十,好为陛下效力,所费的银钱也必定是天量,所以微臣有个主意,请陛下恩准,让神武卫专门在暗中做一些买卖,比如炼制的生铁,可以在市场中兜售,自然,微臣为了掩人耳目,必定会采取其他措施。只是私自炼铁,并且在市场兜售,毕竟触犯祖宗之法,所以此事少不得要请陛下点头。”
朱棣沉吟起来,道:“生铁涉及国计民生,不可小视,但话又说回来,眼下朝廷确实急需用铁,眼下是百废待兴,朕要开疆拓土,少不得用生铁锻造军械,农人们要耕种也需用铁器,神武卫也是衙门,自己设个造作局也没什么不妥,不过你自己要有个数,尽量不被人察觉的好。”
第一百五十二章:陛下有旨
在历朝历代,铁都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军事用途,应用极为广泛。
只是古代炼铁的技艺较为低下,再加上耗费极大,所以铁的价格居高不下,以至于铁能够成为货币来流通,大部分的地区,农户甚至连铁犁、铁铲都没有。
所以铁是一门好买卖,不过想要做铁器的买卖却也不易,虽然民间有铁匠,也有小规模的炼铁,不过并不广泛。
倒是朱棣对此并不介意,很痛快地答应下来,随即道:“过几日,朕会下旨,其他的事项,你和郑和一起操办。”
但凡涉及到了盐铁,就肯定得有太监参与,这一点郝风楼倒是认了,况且郑和还是自己的小师弟,一向忠厚老实,倒是不怕会使绊子。
朱棣已经站了起来,郝风楼陪着他打道回京,途径内东城时,朱棣心念一动道:“宁王近来如何?有什么举动?朕已下了旨令他就藩,也就这些日子启程,好好盯着,不要临时出什么差错。”
郝风楼点了点头道:“陛下放心。”
朱棣心情好了一些,接着道:“所以说不能整日闷在宫里,得出来转一转,否则朕非要憋出病来不可。好啦,你做自己的事去吧,朕自会回宫。”
郝风楼与朱棣分道扬镳,这一次,郝风楼心情也好了不少,汉王那边有了留下来的借口,自己也算打了个翻身仗,此事之后,整个锦衣卫上下,只怕对自己抱有好感的人会大增。
至于朱棣巡幸营地,对神武卫也是赞誉有加,看来这神武卫的级别还要再升一升了。
郝风楼回到千户所中,随即便有人登门造访,来的不是别人,却是汉王。
郝风楼其实不太愿和汉王有太多的接触,总是希望避嫌,不过人家上了门,自己没有拒之门外的道理。
好在朱高煦是便服而来,也没什么排场,虽然可能会被人盯梢,至少还算低调,郝风楼迎他进了值房,叫周芳去斟茶,和朱高煦分宾主落座,朱高煦笑道:“三弟已经就藩,他和你关系不错,经常提起你,若是他没走,本王倒是想和他一道来,可惜,可惜……”
他口里这样说,却是别有深意,其实就是拉近郝风楼和他之间的关系,郝风楼和赵王相处得来,而朱高煦与自己这三弟的关系也和睦,正如朋友的朋友也是好朋友。
郝风楼抿嘴一笑道:“其实像赵王这样也不是坏事,殿下,咱们还是打开天窗说亮话吧,殿下无事不登三宝殿,定是有什么目的吧。”
郝风楼的话带着几分生分。朱高煦不以为意,人都是如此,得不到的才是自己最想要的,郝风楼越是口气带着疏远,他反倒更觉得郝风楼高深莫测,便道:“其实本王这一次是来谢谢郝千户的。这一次若不是你想出的法子,只怕本王只好就藩了。”
郝风楼叹口气道:“可是殿下也该明白,一旦到了今日这一步,殿下已经不能回头了。”
朱高煦点头,他当然晓得郝风楼的意思,自己已经表明了立场,算是彻底向太子发出了挑战,从此以后,兄弟之间水火不容,若不能取代太子的地位,将来迟早要被清算。
他正色道:“本王倒不是非要争抢大宝,实是这口气咽不下。太子有什么能耐,凭什么本王靖难之时出生入死,结果将来却要向他跪拜称臣?父皇非长子,如今照样君临天下,我虽然不及父皇,却也有父皇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