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1 / 2)

婆子去拿了一瓶,萧老夫人将周笛雨走前留下来的绿莹莹的药剂递给萧彧,“北境想要变得更好,也还需要一两年功夫,暂时,皇上还得活着,你把药剂给皇上送去,再给晋王找点事做。”

这药剂说不上多好。周笛雨走前,各式各样都留了一点,有祛寒的,有疏通关节的,也有补充精神的,不管是哪一种,都有固本扶元的功效,比起外头的大夫开的药剂,不知道要好多少。

萧彧也懒得管这药剂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起身就出去了。等他从宫里出来,已经重新领了一个职,在五城兵马司任北城副指挥使,就一个闲职。

但谁让萧彧年轻呢?年轻就会求上进,原本他可以一年到头都不去点卯,但从来没有当过官的萧彧接到旨意就去了五城兵马司,强烈要求能够上任。

萧彧年轻生得俊俏,功夫好,出手大方,很快就笼络住了人,都指挥使孙可怀便允许他每日里来点卯,并任一定的实差。

萧夫人带回来的粮草入了北境之后,就不用有任何担心了。她原本让那些民夫帮忙将粮草运送到长谷关,路走了一半,沈仓和霍离得到了消息,派了军士前来,萧夫人便让那些民夫们可先行回去。

北境真是一个不一样的地方,短短时日,这里飞来了不少飞鸟,成群结队的天鹅水鸟在湖泊边徘徊,山间的小鹿也跑了下来,在湖边悠闲地啃着野草。

田地里的农人们也不再像以前那般瘦骨嶙峋,一脸苦相。庄稼卖了一茬后,老百姓们手里多多少少有了钱,县城里的集市热闹起来,南来北往的人也都多了。

看到地里长的那些庄稼,熟了就直接拿簸箕篮筐来摘,三天一起风,五天一场雨,风调雨顺便是来形容这北境的天气的。

民夫们都羡慕极了,问来接车的军士,“军爷,你们这里可真是好地儿啊,我们由南到北,还从来不曾见过哪里的老百姓有你们这儿的好。”

“嘿,羡慕就搬过来呗,多难的事儿?咱们北境,只要是会种庄稼,会养马,都能来,官府免费给户籍。”

“还有这等好事?”民夫们都惊呆了。

“这有什么?好儿多着呢,别看我们这的庄稼生的奇怪,好吃,饱肚子,还长力气。”一个年轻小伙子便说,鼓起了自己的二肱肌,显摆自己有一身好力气。

听说这里可以留下来,民夫们倒是不愿意这么快就回去了,纷纷说愿意帮萧夫人把军粮运到长谷县去。

因要陪着母亲,周笛雨便没有骑马,而是与萧夫人一道坐在马车里。

萧夫人看着外头被太阳晒得汗流浃背的民夫,“这天底下,最容易知足的就是这些百姓了。谁只要愿意给他们一口饱饭吃,他们就能把命都给那人。”

这些道理,周笛雨其实不曾想过,一直以来,她唯一的追求便是让自己活得很好,从未想过太多。毕竟从末世来,对她来说,在这个时代里,吃好喝好又有权势,应当很知足了。

“这一次,为娘从南边过来,沿途好几个州府在遭受洪灾,自开春一来,一直没有下雨的也有好些。老百姓的日子真是不好过啊!偏偏赋税一分不减,这是在逼人造反。”

“天下是皇上一个人的,娘,您也别操那么多心了,这一路舟马劳顿,吃也没好生吃,睡也不曾好生睡。以后有我和王爷呢,娘就好好休养一些时日。”

周笛雨知道她娘是个劳碌的命,买粮这种事原本不需要她亲自上阵的,但她娘以自己和南边那边的人熟识,若她出马,价格会公道,所需的时日也会短,竟孤身一人跑了这一趟。

周笛雨将一瓶药剂给她娘亲喝下去,萧氏暂且放下了心头的那些愁绪,马车摇摇晃晃,她很快就睡着了。

马车在一个茶棚边停下来时,周笛雨便下了马车。

队伍稍作整顿,沿途的老百姓听说是秦王的人在运送粮草,家家户户送来了玉米棒子。

说是玉米棒子,约有成人的一根大臂那么粗,玉米粒也跟芸豆一般大,民夫们捧在手里哪怕是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一个也啃不完。

两人分吃一个。

赵钦宸吩咐人把帐记下来,一个玉米棒两个钱,他要把钱算给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