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款那是不可能的,但不赔款,清国恐怕也不会轻易的放过,远东的英军,局势对英吉利相当的不利,如果远东的英军全军覆没,影响的将是英吉利在远东的整个谋划。
单凭海军是不足以再次征服印度的,少了印度这个兵员地,英吉利的军队也遭到了极大的打击,即使放弃被困在清国的陆军,海军能否全身而退也是个问题,一旦清国的海军沿途袭击英吉利海军,全军覆没恐怕也在预料之中。
因为陆军强大的关系,英吉利本土错误的估计了大清海军的实力,十艘铁甲舰,在他们看来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一个国家想要建造几十艘战舰,不是什么难事儿。
就地缘来说,清国的海军,有绝对的优势,而在近海作战之中,铁甲舰又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就如今的情报来说,此次远东的战争,英吉利已经战败了。
如今英吉利一方的诉求不过是安然的退出清国这块伤心之地,想要安然的退出清国,恐怕只有在清国与沙俄的战争之上做文章了。
没有听取远东的意见,英吉利一方在本土,做出了抛弃沙俄的决定,地缘关系决定了清国与沙俄,根本不可能和平共处,而英吉利撤出远东的机会,就在沙俄身上,沙俄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做了英吉利的牺牲品,这或许是许多人,想不明白或是根本想不到的事情吧?
第八百四十五章 想走不容易
英吉利的照会,比杨猛预期的要晚了一个半月,一个半月的时间,足以让许多事情,出现不可逆转的变数了,与英俄两国开战,说实话,杨猛没有这样的底气,英吉利的海军,沙俄的陆军,若是两路来犯的话,那未来的局势,就是不可预知的了。
英吉利海军的强大毋庸置疑,几百艘战舰呐!全数开到大清,海疆一线处处战火,作为世界最强的工业国家,大清与英吉利的差距还是有些大,若是英吉利铁定了心思死磕,那战争要持续的时间,就无比漫长了。
十几年或是几十年的战争,变数太多,杨猛没有一丝获胜的把握,单独对上沙俄,杨猛有八九成的胜算,对上英俄两国,几乎就等于对上了整个欧洲。
随着战局的发展,前期撤离的法兰西恐怕也会加入战争之中,米利坚与英吉利一衣带水,参战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欧洲的德意志虽然在谋求崛起,但他的周边还有几个强大的帝国虎视眈眈。
这个时候,与英吉利交恶,倒不如在大清的地界上,捞取一笔崛起的资源,虽说大清不需要顾及国际局势,但凭一国之力对抗世界,也绝对是愚蠢的选择。
“计长,你们如何看待这个照会呢?英吉利是否会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来呢?”
危急关头,杨猛也多少有些不自信了,杨家如今的局势,大多都是捞偏门来的,看似家大业大,实则根基不稳,十年之内的战争,杨猛可以支撑,超脱十年之外,再好的民心,也会被战争消磨殆尽的。
“三爷,按照您之前的判断,英吉利是不会参战的,与咱们相比,英吉利就是个穿鞋的,俗话说的好,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清再败,也就是洪杨乱清之前的鬼样子,而英吉利呢?
他们在世界上的殖民地太多,孤注一掷,英吉利的顾虑太多,他们怕是没有这样的豪气!
三爷,您这是关心则乱,如今的战事,对咱们来说关键不假,但对英吉利来说,更为关键,无论是参战与否,他们现在都需要喘息的机会,撤退是必然的,即使咱们的条件苛刻一些,他们也是会接受的。
就如三爷所说,英吉利是个国家,远东的战事,对英吉利来说消耗太大,他们不足以支撑这样的战争,即使有遍及世界的殖民地他们也不足以支撑这样的战争!
消耗太大,英吉利的国内必然出现纷争,英吉利与大清的政体不同,国家不是那个所谓的女王说了算的,而大清的事情,三爷一言可决。
所以此次和谈,三爷只管提条件就好,越苛刻越好,轻来轻去的,只怕英吉利那边疑虑也多呐!”
内政,只是徐子渭的任务之一,作为幕僚长,为杨猛分析国际局势,也是他的任务之一,如今这时候,大事可期,三爷那边,难免有些小心谨慎,而此次和谈,最不需要的恰恰是小心谨慎。
“如此说来,倒是老子过于苛求了?”
对于局势,杨猛也很了解,徐子渭说的不错,他这是关心则乱,与大清在海上大战,若是印度在手,英吉利或许有这样的底气,现在么!就是那句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如今杨猛是光棍,而英吉利拖家带口的还真不敢孤注一掷。
“就是如此,三爷,关心则乱!”
左右杨猛的想法,徐子渭还没有这样的本事,他所能做的,只是在一定范围之内提醒、劝诫,想左右杨三爷的想法,那就是嫌死的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