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蒙古诸王与皇帝和亲?”
“嗯!话是这么说,但真正种地的是老子,以老子的血脉控制蒙古!”
“你……”
不知廉耻、丧心病狂这样的话,曾涤生如今还真说不出口,但这终是有违伦理,瞪着杨猛,他的脸色也是忽红忽白。
“脏活累活,总要有人干的!
曾夫子,没有老子,长毛贼变乱江南,会死多少人?数百万只是个零头吧?
若是没有老子,江南就要有数千万人死于战乱,此事你说是不是事实?”
杨猛也知道自己的许多作为有违曾涤生为人的准则,如今这时候,想要拉拢曾涤生,只能用悲天悯人四个字了!
“是!但如此有违礼法之事,将来如何向后世之人交代呢?
儒教?没了礼法何来的儒教?”
杨老三做事太过不地道了,口口声声要护教,就这么做事儿?杨老三其行如此,只怕儒教到了他的手里也会被篡的面目全非!
“呵呵……曾夫子,既然摊牌了,老子也不隐瞒!皇后、懿妃包括恭王福晋肚子里的孩子,都是老子的种儿!
曾夫子,你瞧老子这体格,子嗣遍布华夏,二三十年的事儿,如今老子不及而立之年,怎么也有十好几年的日子能生能养,蒙古诸王的公主、格格,皇城的旗人贵女,老子的后宅,一年一茬就是几十个,十几年就是几百个啊!
人才出自数量,有了庞大的后嗣,再用一个任人唯贤!国祚传承岂会断灭?
有违礼法,这话还不是史家的笔头子说了算?到时候,就是说老子是半圣,后世之人都能信服!
若是不齿,这事儿你来做?没有汉人血脉,怎么慑服蒙古?礼法?什么是礼法?百姓就是礼法!老子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就是礼法!
大清倒是有礼法,丧权辱国不说,民生疾苦不说,一个八股害了多少读书人?
曾夫子你也是读史书的人,前明如何?大清如何?史书之中即使篡改,也不会改的面目全非,这事儿做不得?”
“恬不知耻!”
听了这些,曾涤生的腿肚子都打转了,这杨老三毒啊!恐怕京师之中,桂良之事、肃顺之事都是他一手撺掇的,如今即使明了,他又能做什么呢?
“呵呵……看看三湘的百姓与书院,曾夫子就该知道怎么做了,对不对?”
“以卑鄙无耻之手段,行光明正大之事,曾国藩倒要看看你杨猛能走多远,下场如何!”
“哈哈……这话说了也是白废!曾夫子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何苦为难自己呢?
一国之崛起,一族之崛起,总要有些血腥肮脏之事的,你我联手一起走一走这血海如何?
以老子手中的实力,若是不管不顾,华夏沉沦只在反掌之间,你我俱是汉人,这华夏也是汉人最多,咱们掌权可以公平的对待其他各族,若是他族掌权,可能公平的对待汉人?
元明清三朝已有定论,开不世之局,就要有不世之手段,管他卑鄙无耻还是光明正大,结果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