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页(1 / 2)

面色肃然的说出了这番话,这才是肃顺的真面目呢!

“不错!刚刚的会谈之中,英吉利的全权公使额尔金提到了攻击津口的事情,大清虽说军马无数,但也有一个好大的弱点,那就是幅员辽阔、海疆绵长,再多的人马摆到这片土地上,都是不够的!

一旦洋鬼子攻击津口,你的八旗新营,就是最好的援军,各地的民团就不要指望了,即使民团有心,圣上也不会让民团轻易进京的。

老子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即使退到东三省,求和、赔款、割地之事,也不能应允,一旦让洋鬼子尝到了甜头,这四面八方都是狼群啊!

赔款、通商、免税、割地,只会让大清越来越贫弱的,银子都做了赔款,咱们的兵马用什么养活?商事的税赋,都免去了,朝廷还有多少收入呢?

有些话,老子不好说,也说不出口,而你就不同了,你是宗室,有些话皇帝还是听得进去的。”

退到东三省这样的话,就已经有些悖逆了,虽说杨猛一直在斟酌,但话题就是这样的,即使再斟酌,也是有许多悖乱的地方。

“部堂公忠体国,肃顺的意见倒与部堂差不多,只可惜我这宗室却是有名无实的,想来部堂那里已经有谋略了吧?”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肃顺也不得不认同了杨老三的忠勇,原来他练八旗新营的目的,是为了拱卫京畿啊!朝廷的难处,这位杨部堂一早就想到了。

“嗯!用一用曾涤生之流,赔款、割地、通商、传教,这些条目,叶名琛、王懿德还有那四大巡抚都知晓了,将消息散出去,让朝臣胁迫朝廷抵御洋夷!”

“哈哈……为了朝廷,部堂什么法子都敢用呐!胁迫之说,倒是有些过了,英夷要五千万两的赔款,老毛子要割龙兴之地,这些都是朝廷不可能应允的。

部堂所说的隐忧,是在津口吧?部堂怕洋夷的兵锋抵京之后,朝廷暗弱应了洋夷的这些要求吧?部堂的意思,是让曾涤生掌起唤起大清上下同仇敌忾之心吧?”

“正是如此,不知你肃顺有没有这样的胆量呢?”

“部堂放心,为了大清的社稷,肃顺应下此事了,不要部堂出手,肃顺自可办妥此事!结了我大清的隐忧!”

第七百一十四章 风潮

杨猛聚两广闽浙四省督抚与洋人婚宴会晤的事情,在事后的半个月就传遍了大清上下,五千万两的赔款、修约、传教之事,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老毛子想割大清的龙兴之地。

肃顺的消息网,也是可圈可点的,最先说话的不是各地的督抚,而是各地驻防的将军们,龙兴之地是大清的面子所在,割出去,这大清还是大清吗?

虽说各地的八旗兵,大多成了废物点心,但在此事之上,各地的驻防将军,也是求战心切的,而东三省总督那边,也爆出了不怎么好的消息,老毛子的兵马,果然出现在了兴安岭附近,虽说是小股的人马,但与肃顺传的消息两厢对照一下,不难发现老毛子的野心,这帮洋犊子果真是瞧上了大清的龙兴之地。

“混账!真真是混账至极!这些洋鬼子,真当我大清好欺负么?

割兴安岭,门儿也没有!

杨三哥也是,这么大的事儿,怎么就不好直说了,竟让肃顺传话,杨三哥的忠勇,朕是认可的,彭师傅,给杨三哥发份旨意,就说朕支持他,有什么话尽可直言不讳。

老毛子都提出这样的非分之想了,朕还有什么脸面可言,如今朕不怕丢脸了!

知会理藩院,今后的一切夷务都要经杨三哥过目,理藩院的人太过愚钝了!”

四色棍与各地的驻防将军一样,最关心的也是龙兴之地的情况,好在杨三哥是个跋扈的人,不然下面的臣子说错了话,壮了洋夷的胆气,四色棍丢的脸面更多!

“陛下,此事尚要斟酌一下的,此次肃顺串联各地驻防将军,可不是什么好事儿!这多少有些胁迫朝廷的意思在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