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页(2 / 2)

皖赣苏浙,曾涤生、左季高、冯桂芬、托明阿、和春,五大势力合围长毛贼,这铁桶合围的大手笔端的可圈可点。

杨毅的水师团练,则是被杨老三安置在了九江,防守长江航道,防守是没有什么军功的,杨老三能把事情做到这种程度,军机和皇帝,也只能用公忠体国四字来形容杨猛了。

这铁桶合围的计策,军机们议了一遍,上书房议了一遍,四色棍找来一群武将又议了一遍,大体上是没有疏漏之处的。

初期控制皖赣苏浙的大邑,慢慢的挤压长毛贼的势力,后期以江南、江北大营为参照,以皖赣苏浙的大邑为基点,州县为节点,筑土城、建兵寨、起营垒,团团围困盘踞在苏浙皖三省的长毛贼。

以曾涤生、左季高、冯桂芬的练勇为主力,逐层逐层的歼灭长毛贼,这样的老成持重之计,绝对符合朝廷如今的局面。

合围以练勇为主,朝廷承担的饷粮就少之又少,虽说在财税之上朝廷会吃些亏,但剿灭了长毛贼,这国力还是可以恢复的。

为防洋夷侵犯海疆,杨老三还在折子之中提到了聚拢直鲁苏豫四省难民、流民、饥民,疏通运河举措,简单疏通一下大运河,恢复漕运,免得洋夷在海上动武的时候,威胁到京畿的粮食供给。

这一盘大棋,杨老三的法子虽说有些愚笨,但对朝廷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不依着杨老三的法子,朝廷自己也没有解决江南困局的法子,朝廷该如何抉择也是显而易见的。

杨猛的折子中,说的事情除了一条之外,都是可圈可点的,这不遂人愿的一条,就是拆借那五百万斤滇铜,云南的三千万斤滇铜,朝廷可是一直放在心上的,这是朝廷恢复国力的基础啊!

但铁桶合围之初,也确实需要实实在在的一笔军费,应允拆借滇铜,只怕以后还有人要打滇铜的主意,不应允拆借之事,这大好的计策就是一纸空文,犹豫再三之后,四色棍还是在这事儿上点了头,杨猛所提的用苏浙协饷补缺的主意,也被朝廷重重的勾了出来,这事儿说到就要做到,容不下半点的推脱。

见了杨三哥的折子,四色棍除了叹息之外,就是感慨了,这铁桶合围之策,杨三哥完全可以在任的时候提出来,朝廷给了他调职的谕令之后,他才提出来,一方面是处于对江南局势的考校,但最重要的一方面还是为了避嫌呐!

杨三哥做事忠义,对他这个皇帝的忠诚义气更是没得说,洋夷闹事杨三哥主动请辞军职,江南局势不稳,杨三哥去职之前出谋划策。

提拔林元抚一系的可用之人,让自己的亲兄弟,担当那些没有功绩的职司,这杨三哥虽说跋扈了一些,但对朝廷、对自己却是一片赤诚的!

杨三哥的职司已经不能再封赏了,但杨三哥还有老父和兄弟呐!云南的杨士勤,给一个世袭云骑尉的恩赏不为过,让杨家二哥坐镇九江之时,兼着江西按察使之职也不为过。

至于杨三哥提及的沈葆桢、冯桂芬、饶廷选,都是可用的干臣,自己不依着杨三哥的意思办,岂不是辜负了三哥的一片苦心?

擢沈葆桢暂署湖南巡抚、冯桂芬也给了一个江苏按察使之职,至于饶廷选,复提督之位,与冯桂芬共掌苏浙勇营。

杨猛折子之中,所提及的东西,被朝廷原封不动的应允了,老爷子的云骑尉、二哥的按察使,都是白饶的物件,本来杨猛也想提一提刘齐衔的,但事不过三,提及的林系人马太多反而会惹得朝廷猜忌。

“二哥,你的人马我已经给你拉起来了,以后如何行进全看你自己的本事了,九江,短时间之内,我怕是回不来喽!”

将朝廷的谕令顺手递给了二哥杨毅,看着谕令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杨毅觉得手中的折子分量重的离谱了。

“老三,这九江之事……”

杨毅之前任职的夷情章京,被杨猛弄成了一个闲差,对于官场,杨毅的熟悉程度远远不够,九江之事千头万绪,他想发问都不知道从何说起。

“简单,安安稳稳的坐镇九江即可!这段时间,胡林翼、曾涤生、左季高,都要向安庆靠拢的,你与他们多交集交集,至于沈、刘、冯、饶那几个,就不用我提醒了,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钱粮、军资,自有杨家的管事安排,曾左等人求救,切不可轻出九江,现在还不是水师团练动手的时候,这段时间多学一些军略上的东西,以后保不齐用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