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页(1 / 2)

“这事儿我知道了,告诉下面的人,云南的老爷子,最近会给商号注资的,暂定一千五百万两现银,这事儿你好好的宣扬宣扬,毕竟涉及到了杨家上下的安稳。”

杨家的底子,徐子渭算是知道一些的,东南半岛之事,他亲身的参与过,那边的收获,别说一个河道工程,怕是十个,杨家也负担的起。

这些事儿,徐子渭虽说清楚,但下面的人不清楚,若是老爷子能注资的话,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了。

“三爷,可是要动那批银子?”

“嗯!先解了如今的困局再说吧!商号的支出,登去厘金之后,剩下那块就是河道工程的欠款,老爷子注资之后,冲减掉这一部分欠款之后,剩余的都算是杨家在商号的股份,这事儿你知会一下广州的泰辰和宜良的杨福泽,让他们把这事儿办妥了。”

虽说是出私产,但杨猛心里的账也算的明白,如今的商号,可不是杨家自己的,其他的大小股东,也有成百上千,厘金是税费,自然要登去的,剩下的出了还债,增加股份之外,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让杨家的大小股东,看看杨家的真正实力。

第六百三十七章 应对

“三爷,既然这固河修渠如此折本,您为何还要孤注一掷呢?先对朝廷用兵岂不是更好?”

银子的问题,对杨家不算什么事儿,但作为军师,有些话徐子渭还是要说的,钱财算不得什么大事儿,下面的话,才是徐子渭的真正目的。

面前的三爷,若论计谋的话,并不次于他徐子渭,许多事情三爷看的明白,但固河修渠一事儿,未免做的有些早了,这个工程完工之后,无疑会给朝廷拉去许多的民心民意,出力不讨好,这是很显然的。

“现在对朝廷用兵真的好吗?国内这局势简单而明了,国外呢?”

徐子渭的话,杨猛也没怎么上心,有些时候虽说安内重要,但御晦相对于安内,却更为重要。

别说再打败仗了,庚子年那一次,就让沿海的百姓对洋人分外的忌惮,五大商埠的洋人,比朝廷都难惹,遇到长毛贼之后,苏浙一带的商家,不是想着支持朝廷平乱,而是第一时间选择了到洋人的租界避难。

若是再败一场,内有长毛贼,外有列强各国,面对洋人整个大清的民心,都是软弱的,还谈什么以后呢?

大清朝,在杨猛的眼里不算什么,虽说听了魏五的劝说,这几年在谋求大势,但是这大清朝,若是实在不识时务的话,杨猛也不介意屠杀一族之人,毕竟相较于四万万,杀掉几百万还是能够接受的,无非就是个屠杀之名而已,一路走来这样的事情杨猛已经做了不少,再加个几百万人,当真不算什么的。

至于善恶之类的虚名,混官场、混政界的又有几个人在意呢?让后辈,花个几十年的功夫,血债也能变成恩惠!

“三爷是说,近期在广州会有一战?河道工程之中的支流工程,是为了应对洋人?”

在战略上,徐子渭可不是个生番,略一回想河道工程,那庞大的支流系统,可是连通了广东与两湖的,说的再远一些,支流工程就是连通了广东,与西南的各省,即使皖赣这些地方,也在流域之内。

以机动驳船的速度,即使从最远的云南往广州调兵,最多也就十天的时间,十天,对如今的战局来说,已经是反应迅速了,两湖一带的援兵至广州,最慢也就四五天。

若是拿着湖南说事儿,只怕朝发夕至也不为过,一个河道工程,实际上是把云贵川湘鄂皖赣以及两广连成了一片,即使与朝廷对上,借助长江水道,以杨家新军之精锐,怕是割据江南也只是三两个月的时间而已。

区区数万长毛贼,都能打到江宁,若是换了三爷出手,江南改天换日也只是反掌而已!

“算是吧!只是时间晚了些,若是时间充裕的话,老子还要把黄河也并入河道工程之内,那样的话……哼哼!”

杨猛‘哼哼’一笑,徐子渭这才知道杨三爷的大手笔,这驳船之利,就在这里,一艘动力船,可以拖拽几十艘驳船,若是运兵的话,一个船队就是上万人呐!

翻江龙、驳船船队,再加上之前修建的炮台,新军在内河之中无敌手呐!

“三爷宏图大略,计长远远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