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曾涤生,杨猛的耐心算是足够了,继续在曾涤生的身上用功不若另扶持一人,人选,杨猛早就有了,那就是曾涤生的年家子学生李鸿章,这位可比他的师父活泛多了,但活泛二字,可不是什么好评价,这人说白了,也算是反骨仔之流。
对于李鸿章,杨猛了解的可比曾涤生多,扶持这位,可要仔细的提防,他和左骡子还不一样,左骡子虽说奸猾,但并不悖主,这位后世的李中堂,可是个活脱脱的悖主之人。
虽说他与曾涤生一样,走得也是科举正途,但与曾涤生相比,这李鸿章的影响力,就要小得多了,不到万不得已,这个棋子,杨猛还不打算用。
但如今这情形,就是万不得已的时候了,一旦曾涤生拒不投靠,杨猛就要再试探他一次,实在不成,只能除去了。
杨猛在九江等了五天的时间,左骡子那边也催促了三次了,他没有等来曾涤生的信函,却把曾涤生给等来了。
曾涤生能亲身到九江,让杨猛稍稍有些诧异,这诚心未免大了一些,江西那边如今可是有战事的。
“曾夫子,你怎么过来了,江西那边无事吗?”
以曾涤生的个性,应该是留在江西督师的,如今亲身来九江,却让杨猛的心里起了一丝怀疑,事出反常必有妖呐!
“自从听了部堂的建议,委军于部下之后,江西战场进展颇为顺利,涤生深恨当年不听部堂的提点,过于刚愎导致两次大败被围,如今湘勇的旧部与部堂援助的杜降虎配合密切,许多事儿涤生已然不用亲力亲为了。”
这个解释倒是说的通,杨猛微微的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这个说法,但有些东西还是要慢慢试探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不是?
“这次你怕是为了江南大营向荣而来吧?”
这事儿杨猛之前给曾涤生透过话儿了,向荣异动必然招灾惹祸,曾涤生在官场算是个实诚人,这次到九江来,多半是想救援向荣,但这事儿却是做不了的,救向荣现在已经晚了,只怕湘勇打过去的时候,江南大营也完了。
“正如部堂所说,江南江北大营陷入窘境,与涤生有直接的关联,只怕不救向荣,朝廷那边不好分说。”
曾涤生的话,也是实话,向荣兵败他是罪魁,虽说朝廷不一定知道这事儿,但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有心人到处都是,犯红眼病的更多,见不得人好,怕是多数官场之人的通病吧?
“既然要救,可有军略?”
“正要找部堂讨教!”
“嗯!十万湘勇,或许可以救得向荣,少了这个数目,此去江宁必败无疑!”
杨猛这话是实话,若是曾涤生有十万湘勇,摆出进攻天京之势,杨秀清等人就没机会围杀向荣的江南大营了,没有这样的兵力,想要救援向荣,只是没事儿找事儿而已,弄不好曾涤生还会大败一场的。
听了十万的字样,曾涤生的脸上也露出了苦涩,十万说说简单,别说自己拉不起来这样的大军,就是能拉起来,朝廷那边也不允啊!
“部堂,向荣于我有恩,朝廷又有谕令,这江北大营已溃,不救向荣的江南大营,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
与杨部堂说话,曾涤生这段时间也开始注意措辞了,有些佶屈聱牙的东西,他也是尽量避免,免得惹部堂不快。
“嗯!说的也是,救,没这个本事;不救,说不过去;那就作势欲救好了。”
这话也是杨猛的试探手段之一,以曾涤生的个性,这作势欲救违背了他的原则,若曾涤生答应了,那这位就不是真心投靠,事前事后表里不一,这是细作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