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页(1 / 2)

没有勇将大将,这突围就是难题了,破不开清军的防御网,太平军上下只能困死在永安城中。

之前太平军一直留在永安城里,一是为了建制,整顿大军,这第二就是畏惧清军,若太平军是一群光棍还好说,但拖家带口的太平军,就是面对清军松松垮垮的包围圈,也不敢突破啊!

冲出去简单,保护家眷就难了,如今的永安城,被围得死死的,突围也就成了太平军六大首脑不得不做的抉择。

太平军的六大首脑在挠头,向荣和乌兰泰却是豁出去了,炮击永安这事儿主要还是看向荣,乌兰泰兵少,除了有些悍勇之外也别无长处了,但乌兰泰的性子不错,他知道看着向荣来办事儿,向荣怎么玩他就依着葫芦画瓢。

炮击永安成了定局,为了大军的粮草这事儿不得不做,几万人运送几十门火炮上山,还是轻而易举的,按着赛尚阿的部署,第二天正午时分,‘隆隆’的炮响,在东西两山响起,一枚枚弹丸,确实没给太平军造成多大的死伤,但太平军的军心,却被这阵阵炮响给打乱了。

太平军的组成,大多是些苦哈哈,没怎么见过世面,要是见过世面他们也不会参加这三点教,组成这太平军,大将军炮这玩意儿,许多人都听过没见过,瞧着两山之上升腾的云雾,和不时落到城中的弹丸,这些人有些战栗了。

天父、天兄、天王再厉害,也不如这‘隆隆’的炮声有威慑力,无奈的天父和天王,只能频频降僮来安定人心。

至于天兄,就不能指望了,谁敢指望一个被门板抬着的神棍?所以这事儿,就是萧朝贵有心帮忙,洪杨二人也不会让他出来丢丑卖乖。

瞧了炮击永安的宏大场面,赛尚阿是心满意足了,一篇锦绣文章的题目也出现在了他的脑海,至于文章,还得幕僚们操刀。

“炮击永安、天塌地陷,大好!继续这么干!”

留下这么一句话,赛尚阿头也不回,就离开了前线,这玩意儿你都炮轰永安,太平军还能缩得住?万一这太平军突围咋办?相对于永安,还是桂林安全一些。

赛尚阿真的就甘愿退下去吗?那是不可能的,他还指望着肚子里那篇花团锦簇的文章,来回应朝廷呢!说不准新帝一高兴,就把他调回京师呢!

打一炮是打打一万炮也是打,炮击永安开始之后,向荣也拿出了真本事,一是封锁永安,二是疯狂的往永安城中倾泻炮弹,无非要死磕了,打就打个畅快。

没日没夜的炮声,越来越少的盐货,永安城守不住了,再守,这里就是太平军的死地,到了永安之后,天王洪秀全纳了好些大姑娘做妃子,这点享受才哪到哪,就这么死在永安,他老洪也不甘心呐!

第四百七十九章 破围(下)

天王不肯死,当然其他诸王也不肯死,太平军上上下下,就没有想死的人,这样一来天父和天王,就有了好大的市场,天父、天王降僮将突围的消息转达给诸王,诸王再回去转播给手下的将领,这些将领再转播给底下的士卒,有了天父和天王的降僮,永安城中就是铁板一块了。

西王倒下了,但太平军的仗不能不打,永安的死围不能不破,天王一声令下,东王杨秀清就挑起了突围的大任。

西王虽说倒下了,但他手下的大将没倒下,罗大纲与秦日纲这两员悍将,就成了东王杨秀清的选择。

选将也是有讲究的,一是要能打,二是要对自己的地位没有影响,首义六王,除了天王没打过仗,北王不怎么会打仗,还有一个精熟兵法武艺超群的翼王石达开。

但翼王不能用,一是这个翼王太年轻,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让一个二十一岁的小伙子担当大任,总有些不能服众。

二是这翼王的名声太响亮,贵县石相公,太平军中谁人不知谁人不晓?翼王石达开也是首义六王之中,唯一一个文武双全的。

还有一点,就是这贵县石相公翼王石达开,是天王洪秀全和南王冯云山拉进太平军的,这位不是他杨秀清的菜,而且也为也不受东王的蛊惑,一直团结在天王的周围。

若是洪秀全主导这次突破,或许会用年纪最小的这个翼王,但东王主政,这翼王就该好生的学学做人,不知道怎么站队哪成?也合着翼王没有发挥本事的舞台。

自己的好兄弟,便宜儿子萧朝贵一时半会上不了战场,东王不会再为天王培养一个既忠心又能打的翼王,让西王的部属担当破围的大任,这也是在给躺在门板上的西王挣名声,强将手下无弱兵嘛!

对于东王的决定,天王也赞成,虽说心里多少有些别扭,但突围是大事,出不了永安大家伙都得玩完,天王刚刚享受到该有的待遇,怎么能随便玩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