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页(1 / 2)

一百五十门六十八磅巨炮,就代表了法兰西的态度,上面这些火炮多半是退役的岸防炮,总数应该差不多。

七十门青铜炮,却是杨猛没有想到的,自己以往的交易,全部都是铁炮,青铜炮是可以回炉的,这也是法兰西在表明自己的态度。

这些重型火炮,用途不是很广泛,多半用于守护海岸和城池,野战,很难用上这样的巨炮,野战炮多半是二十四磅以下的。

法兰西大批量的换装重炮,城防、海防肯定是要有些空虚的,一国政府作出这样的决定,在杨猛看来目的只有一个,扩张!

法兰西要扩张了,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法兰西政府肯定是基于对军力的自信,这是一个不错的信号,扩张往往意味着野心的膨胀,野心越大弱点也就越大,自己御使起来也就越容易。

“否极泰来啊!好消息,这才是我要等的好消息!东南半岛的事情有谱了!”

自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之后,法兰西就失去了在欧洲的军事强权,看来法兰西的新总统,拿破仑的侄子,想要再次谋夺军事强权了。

英法在欧洲和世界的关系,有对立也有合作,虽说两国是世仇,但合作起来也是珠圆玉润,但是法兰西想要谋求军事强权,势必要与英吉利有冲突,即使没有冲突,合作也变得不可能了,这对杨猛来说无疑是大好事儿。

准确的把握世界局势,杨猛还做不到,国际情报不足是个大短板,他所能知道的国际消息,最少也是延后了一个月的,但这些并不重要,只要大体摸清了英法之间关系,他就可以在东南半岛布局了。

与法兰西合作,只是暂时的,只为了让英吉利忌惮,不敢将舰队全数派到大清,只要印度拖住了英吉利的亚洲舰队,那自己这边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杨猛也了解了一下英吉利国策,欧洲均势海外扩张,就是英吉利的基调,将法兰西的势力引入东南半岛,那自己在印度和东南半岛的布局,就大有文章可做了。

“三爷,南疆那边也来了消息,不怎么好!”

杨猛这才高兴了没一会儿,丁泰辰一个霹雳就把他打回了原形。

“操!国际上的算盘,刚有盈余,刚刚还说否极泰来呢!又蹦出麻烦事儿来了,说说吧!”

好消息坏消息,丁泰辰这次也把杨猛给坑了。

第三百八十八章 刺王

“自三爷在南疆打掉基诺远征军及其援军之后,缅王的确嚣张了一段,摆出一副大局进攻下缅的架势,但自从三爷到了广州,那边的动作就变得缓和了许多,好像前次的嚣张,只是为了虚张声势。

对此,英吉利的反应也是前后有别,起初积极备战,如今却是在固守地盘,伯青的血影,杨巴的山猴子,乔孤乃那边得到的消息都一样。

幕僚团那边猜测,可能英吉利与缅王达成了什么协议,缅王对上次出战有功的乔孤乃不闻不问,可以印证出一些东西。

咱们派到缅国的人,也遭到了抵制,清缅虽说表面上是藩属关系,但内里也是貌合神离的,对咱们的人,缅王不怎么待见,倒是咱们卖过去的枪械,他们照单全收了。”

丁泰辰带来的消息,对杨猛来说不好,而且很不好,看来利用一个国家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缅国也不是傻子,英吉利的战力他们很清楚,盲目的开战,任何一国的政府或朝廷,都不会这么玩的。

这事儿与英吉利的退让也有关系,打了胜仗兴致勃勃的缅王,肯定有收复失地的决心,而杨猛之前利用的也是这一点,但时间却不怎么对路,漫长的雨季,让东南半岛只能在年初和年尾大举用兵,杨猛谋划的时间刚好是雨季,作为后来人,他忽略了这一点。

雨季差不多结束了,英吉利军队却做出了固守地盘的姿态,这对缅王来说,就失去了战机,在前次英缅之战中,凡是缅军强袭的战役,都以失败告终,英军放低了姿态,缅王反而不敢动弹了。

对于缅甸英吉利肯定是有野心的,而对于沦丧的国土,缅王也有收复的决心,两者之间必有一战,只是现在的时机还不怎么好。

英缅之间不开战,获益最大的无疑是缅国,实力的差距,让缅国丝毫没有胜算,被英吉利灭掉只是时间问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