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页(2 / 2)

没有担架,长途背负伤员造成的二次伤害,也让人触目惊心,枪伤往往带着骨挫伤,断了的骨头造成的二次伤害也是致命的,许多看上去精神状态不错的伤员,回来之后成了尸体,多半也是因为二次伤害的原因。

接下来的治疗,也是对医学馆成就的一次考验,几百随军的军医,加上蓝旗军所属的医馆,就是许多人爬过生死线的倚仗。

这批伤员,也成了第一批临床使用,医学馆药物的试验品,这倒不算什么残忍的事情,枪伤无论在哪,在这个时代都是致命伤,尤其是勐腊的气候,也是增加伤员死亡的一个因素,潮热,就意味着感染,伤了脚趾头,在这里都有可能是致命伤。

试药还有很大活下去的希望,不试死亡的几率也不小,总结医疗经验,算是刚刚开始。

战争,对于后勤的考验,也是巨大的,修理损坏的枪械,补充枪支弹药,这样,军队的战斗力才不会被削弱。

粮食、饮水,也是大问题,吃得饱喝的足,也是保证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一场战斗下来,死伤的人员,也得后勤来处理,该安葬的安葬,该抚恤的抚恤,伤残人员养伤以及给他们安排吃饭的营生,这些都是后勤的责任。

战争往往意味着大量死人,死的人多了,随之而来的就是疫病,瘟疫,并不比战争的威胁小多少,痒子症那样的大疫,要比战争恐怖的多。

防疫,是医疗系统与后勤系统共同的任务,合作防疫,也是这两大系统之间的磨合过程。

军队是三者之间最为重要的,医疗和后勤都是为军队服务的,后勤的另一项任务,补充兵员,也是需要磨练的。

这一仗,死了六百多人,伤了四百多人,一营兵马减员一半,能不能快速回复战斗力,也是杨猛要考量的东西。

大变革的时代,死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军队比时代更残酷,死了的清清静静,活着埋完了尸首还得继续战斗,活下来的人,更为痛苦,适应杀戮、习惯杀戮,算是一件泯灭人性的事情。

凭着一时的气血上涌,多半人都能战上几场,但常年累月在死人堆里摸爬滚打,就需要适应了,所谓铁血,不过就是泯灭了自身的人性,所以杨猛才有建立职业军队的设想。

说白了建立军队,就是为了杀戮,钢铁之师是需要的,仁义之师军队并不需要这个名头。

补齐一营两千人,明日再战,就是杨猛给马青虎下的命令。

经此一役,基诺的远征军也伤亡过半,山猴子数了远征军倒下的人数,八百左右,这样的结果杨猛还是能够接受的。

一千对八百,新军对老兵,这次试探虽说伤亡比较大,也算是场胜利。

多死的那批人,一是由于医疗的原因,第二就是远征军的那最后一发子弹,近距离射击,准确率自不必说,近身肉搏前的那一轮射击,蓝旗军倒下了两百多人。

远距离对射,蓝旗军还是占优势的,胸前的那一小片铜甲,也救了几百人的命,而且这片铜甲,也在肉搏之中救了不少人的命,刺刀一下刺不穿,就是生的机会。

这场仗,新军能与基诺手下的精兵战成平手,杨猛最初设计的那款铜甲,也起了不小的作用。不然伤亡大半之后,蓝旗军会不会溃散,也是无法预知的东西。

两千人倒了八百,基诺应该不会主动出击了,稳守营寨应该就是他的选择,这对杨猛来说也是个练兵的好机会,攻击远征军的军营,让蓝旗军的士兵慢慢熟悉战场,磨光基诺的这群老兵,就是杨猛的目的。

知道了新军的本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熟悉战争了,让新军熟悉枪声炮声,熟悉死亡,真正的大战马上就要开始了。

蓝旗军并不是云南最精锐的部队,最精锐的部队,是那批装备了霍尔后装枪的部队,但所谓的精锐,也不过是体力好一些,年纪轻一些而已,蓝旗军足以代表新军的战力。

半天整合被打残的一营人马,明早再战,杨猛的命令给了马青虎很大的压力,这一战,马青虎得到了杨猛的褒扬,可具体的情形怎么样,只有马青虎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