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过繁琐!和睦共处、禁绝烟土、扶危济困、守田护产、劝学习武、自强不息,只这六条就够了,其他的多余!”
理教是个武器不假,但伤人也伤己,宽松简约就是最好的东西,杨家许出去的东西,足够笼络九成九的百姓了,这理教只是个辅助而已。
“简略一些也好,便于传播!什么时候开始?”
魏五略一思索,也想出了里面的门道,杨老三越来越深沉了。
“打着禁绝烟土的名号,三个月之后实行,可有问题?”
“如此简单,一月足矣!”
“一月之后先在宜良发展骨干,若是立竿见影,两月之后在云南发展,效果不错,三月之后推广到四省之地!
教主、戒门、掌门、刑门、督门,一主四门的结构,第一任教主就让老爷子来做,戒门门主就是你的,掌门之位滇西的丁保钧,刑门督门暂定秦子祺,让秦子祺选出刑门之主!
以我家老爷子在云南的名望,此事大体可期,理教就是一个小朝廷,你的位子,将来就是岑毓英的。”
第三百一十二章 硕果累累(十)
以教派之名行朝廷之实,杨老三这步棋虽说走得有些太过谨慎,但对于推行理教,魏五还是支持的。
杨家的作为虽说很得民心民意,但也容易被人利用,别看杨家的武庄、田庄遍布各地,但是,若是有人打着杨家的幌子,也能在四省之地,聚集大量的愚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流传了千年的至理名言,斗米恩升米仇,也是民间的一个说法,说到底无非还是名利两字。
杨家内部虽说一团和气,可随着杨家实力的扩展,难免会有人生出什么不切实际的想法,龙椅是许多人都想坐一坐的,武庄和田庄的模式,并不足以支撑杨家日益扩大的局面,行理教即是当务之急,也是无奈之举。
从杨老三的谨慎态度上,魏五也明白他的路子,那就是钳制!不仅要钳制身边的人,也要钳制普普通通的生民百姓。
不入理教不入杨家,单单这么一条,就足有招徕九成九的四省百姓了。以利驱民好过以义驱民,无论是春秋大义还是江湖义气,对上吃饱穿好,都是一钱不值的玩意儿。
“理教之事,一定要慎之又慎,初行之时断不可与其他教派对立!包容并蓄吧!”
见魏五陷入了沉思,杨猛又补充了一句,藏边、回回都是些难缠的物件,理教想要成事,缺少了底蕴啊!
“三爷,您不入理教吗?”
“现在有老爷子撑着就够了,不到我出头的时候!”
年岁对杨猛来说,是一个绝大的优势,但有些时候,年岁也是劣势,自己身上现在还缺了老成持重这个评语。
“也对!对于明湖书院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魏五也是个拎的清的,自己的位置他看的很准确,谈到公事,他对杨猛的称呼也变了。
“去外洋读书的人才,最近再选一批吧!要青壮,几百人就成,最好是有些武学底子的,我会让泰辰安排他们去学军事!”
“可是要开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