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页(1 / 2)

饥寒交迫、没有住处,杨毅的那三个侍妾倒是铁了心的跟着他,杨毅有官服在身,当了那件半新不旧的袍子,总算是没有露宿街头,可这两天也断顿了。

自己三个侍妾,共用一身衣袍,现在的京城,已经算是深秋了,天儿凉的厉害,再这么下去,杨毅四人,就要冻饿而死了。

回家的路上,杨毅掂弄着道光帝赏赐的物件,在当铺门口,一直转悠到快打烊了,才‘咯吱咯吱’咬着牙,把东西给当了。

寻常的小当铺可不认得宫里的物件,杨毅也不敢提这茬儿,皇上赏赐的三五个小物件,仅仅当了五两银子,这还是杨毅苦苦哀求的结果,原本人家就打算给三两的。

杨毅前脚刚走,就有人花了一百两银子的高价,把杨毅当得物件,给赎走了。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云南影子部队的人手,私当圣上赏赐的物件,那跟造反无疑,这样的事情,影子部队的人,还是知道的,这个小辫子可不能留给旁人。

将碎银子折成铜钱,买了十几个馒头,杨毅强忍着心中的愤懑,回到了暂时栖居的小屋,房子八面漏风,黑漆漆硬邦邦的被褥,就是跟着老师林则徐在西北效力,杨毅也没吃过这份儿苦。

冒着热气的馒头,跟着杨毅走了一路,也成了硬邦邦的物件,三个侍妾不会洗衣做饭,杨毅也是一样,四人喝着凉水,就着冷硬的馒头,也算是吃的香甜,任谁饿了三五天,也是一样。

“唉……京华烟云,怎么到了我这里就只剩黑烟了呢?”

第二百四十七章 京师

二哥杨毅在京城,啃凉馒头的时候,杨猛正百无聊赖的在船舱逗弄着魏芷晴,各色的时鲜水果、酒肉山珍摆了满满的一桌。

“爷,二哥那边是不是对他有些刻薄了,再说了二哥带着三个女人,终究不是很方便,没有银子,只怕寸步难行呐!还有那三位,不会……”

影子部队的消息,都是魏芷晴读的,知道了影子部队的厉害,魏芷晴对杨猛越发的敬畏了,熟读史书的魏芷晴,可是知道密谍的厉害之处,杨猛在他心里的形象也越来越难以企及了。

“这次对她们三人也算是个考验,跟定了我二哥,以后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不能共患难,那也不可惜。

还得几天才能到达京师?”

航行太过枯燥了,杨猛有些适应不了,一间小小的屋子,一个不堪征伐的魏芷晴,这日子过得没滋没味,云南还有不少事情让人挂心,这是他第一次解铜,也是最后一次解铜。

“现在还没过黄河,至少还得七八天的时间吧!”

留魏芷晴在身边,也是杨猛的幸事,魏芷晴读的书多,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地理,都有一些了解,加上魏芷晴自己做的功课,这位女夫子,俨然变成了杨猛的左膀右臂。

而且有魏芷晴跟在身边,无论是行军还是航海,杨猛都有一个犒赏自己的好货色,比起飘在海上的潘桂,他可是要幸福的多。

“通知下去,今夜之后,全速行进昼夜不停,三天之内赶到京门通州。

让八百里驿马先行一步,让沿途各省把运河水道给老子清出来。”

滇铜解京,这些年可是朝廷的大事,漕粮也要靠在滇铜的后面,作为解铜的钦差,杨猛是有清空河道的权力的。

在江苏境内停了一夜,第二天铜船开始加速了,一个白天过黄河入聊城,也算是神速了,聊城是大运河的一个枢纽,两岸看西洋景的百姓也最多,乌泱泱的人群,看着急速驶过的二十条金鳞鳞的大船,不时发出一阵阵惊呼。

明轮船全速航行,在杨猛看来速度也不是很快,但在熟悉船只的水手眼里,这就是神速了,即使是顺风的海船,也没有这个速度啊!

铜船没有在聊城停留,而是连夜往德州驶去,这一段的水路有些淤塞,船底不是的触碰到淤泥,好在这边的河道,都是淤泥的河床,不然这包了一层铁皮的轮船,还真不一定能顺利通行。

过了德州,进了直隶地界,有些事儿就不好办了,直隶总督讷尔经额,算是个守旧的疆臣,但官运不错,已经在直隶总督的位子上坐了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