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页(1 / 2)

杨家在京城的影子们在暗中动着手脚,这帮军机们,也在暗地里布置着,不然绝对不会有那么多人跟着起哄的。

广和是个什么物件,军机们早就查清了,一个混的不怎么好的旗人而已,这事儿无论成败,广和都是个死人了,无论杨家是不是想谋反,现在都不是对付杨家的时候。

对也好,错也罢,广和的状子递到了都察院,也就决定了他的生死。

让军机们没想到的是杨猛的歹毒,京城的军机和一些京官,也都把广和弄得这出闹剧,当做了笑话来看,可杨猛的手段一出,这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伏在云南的林则徐,现在就是一头正等着打食儿的饿虎,称病的折子,加上一些语焉不详的折子,林则徐的一招顺水推舟,彻底把京师的水给搅混了。

林老虎是谁?官场之中几乎是人见人恨的物件,他那里一犹豫,许多人都以为,杨家真的出了纰漏,如果杨家真是有不臣之心的话,那这笑话就不是笑话了,而是一顿丰盛的大宴。

林则徐丢出来的诱饵,一下就引来了大群的苍蝇,仁孝杨家、忠义杨家将、自己的股肱之臣林则徐,道光帝,在云南之事上,也下了重注,林则徐遮遮掩掩的折子,显然不能让道光帝满意。

道光帝接连发了三份圣旨,催促林则徐从快从速查清广和控告杨家之事。接了朝廷三份圣旨,林则徐也知道不能再拖了。

一份措辞委婉,却明明白白记录着广和罪状的折子,慢悠悠的递到了道光帝的手里。

“混账!这广和就是朕的治下最大的恶人,旗人的脸面都让广和这混账给丢尽了。

去问一下,跟着广和起哄的都是些什么人?”

在位近三十年,道光帝虽说资质平庸,但也是有一定政治修养的,广和之事前前后后透着玄机,再加上道光帝对滇铜复起的重视,广和之事,被他看成了一个阴谋。

林则徐不愧是自己的股肱之臣,看来前几次他称病推脱,是为了保全旗人的面子,这事儿倒是自己这个皇帝心急了,杨家的表现很不错,自己无端的怀疑忠臣良将,可正是应了戏文里的词儿啊!

“潘美!这广和就是潘美,这个瘪犊子,想害朕做个无道的昏君,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啊!!”

前后一想广和之事,道光帝也是出了一身的白毛汗,好在林则徐护持,要不然可要害了即将要中兴大清的仁孝杨家了。

事有不巧,跟着起哄的京官,全他妈是汉官,京城的旗人都是二大爷,没有个肥差谁也不会出头,守着自己的铁杆庄稼,做了逍遥子多好?

而有门路的旗人,不是跑到各地的八旗军中享福,就是跑到了地方上混吃混喝,没有个好彩头做京官,傻子才去呢!

京城的旗人,虽说都是浪荡子,可他们的眼力界不浅,广和是个什么玩意儿?在旗人里,也是个做太监的料儿,哪个二大爷闲的蛋疼,才回去跟着他起哄。

没了旗人掺和,这事儿就严重了,广和之事直接就从官场纷争,上升到了满汉纷争的高度。因为庚子年赔款,和这两年朝廷银荒的事情,不少汉官都在嚷嚷着,要削减旗人的俸禄。

这次的事情,分明是汉官们下的一个圈套,广和在云南失势,很可能也是他们的手脚,借着滇铜复起之事,扩大广和一案的影响,狠狠的揭一下满人的面皮,这就是他们的谋划。

广和之事,因为巧合,成了满汉纷争的事件,这事儿要处理也不容易,道光帝不是毛头小子,将林则徐的折子,往军机那边一送,这下可就是轩然大波了。

“直娘贼,这个歹毒的杨士勤,广和不就是个小虫子吗?至于用炮轰吗?这下可麻烦了……”

……

军机们也是忘了云南杨士勤的歹毒,两广的耆英、四川的宝兴、还有他们这帮人,都吃过云南杨士勤的恶亏,早知道事情会闹得这么大,王八蛋才会去试探杨士勤呢!

但事已至此,军机们也是无奈,现在跟着广和看戏的那帮人要倒霉了,这事儿要怎么办,学问也是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