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秀那里,杨猛也去了一趟,他的那个未婚妻已经投河而死,一去经年物是人非,曾经的清清纯纯的未婚妻,变成了花枝招展的窑姐儿,这个杜文秀也接受不了,但他只能忍着了。
“云焕,以后打算何去何从呢?”
仇怨难消亦难解,永昌一案只算是暂时的平定了,大面上的仇怨被消解了不少,可暗中沉积下来的更多。
时间或许是消弭仇怨的方法,但也可能是仇怨滋生的温室,林则徐依着朝廷的圣谕来,不仅得罪了汉族士绅,回回心中的怨恨,也没有消解多少。
“云焕跟着三爷如何?”
从昆明到永平,杨猛给杜文秀透了不少的东西,现在也该是收获的时节了。
“跟着我?也不是不行,先看看这个吧!”
几十张纸上,满是蝇头小楷,杜文秀慢慢的看着,脸色也在不断的变幻,这事儿……
“三爷,云焕做不到,篡改教意,这事儿……”
“有些事情不做是不成的,你看看你我之间可有什么区别吗?无论是肤色、发色还是瞳色,咱们之间没有区别,认对了祖宗,永昌的事情才不会再发生。
在西北成事,那就是个笑话,三爷的手也会伸向西北,到时候你不出力变一变,永昌之事还会在西北上演,有些东西,看着难,可做起来并不难,以云南为基础,我扶你到最高的那个位子上。
变了活,不变死!为了你的族人,有些事儿你得去做。过些日子,马青虎会在这边建立一支回军,有些脏活儿,就让他动手吧!
记着!督标那样的人手,三爷有好几万,使使劲好几十万也不在话下,该如何选择,该何去何从,你杜云焕知道了吗?
三爷在永昌说的话,你要记住,或许三两年之内,这些东西就能用的上,开办私塾的时候,选人就很重要了。
小孩子的私塾,杨家来建,你建的这些个私塾,主要就收十五岁到三十岁之间的人,一两年之内必须拿出东西来。”
消解仇怨只能从根上来,格格不入可不是什么好事儿,慢慢的融合,才是正理,至于杜文秀能做成什么样儿,杨猛也不清楚,但有一条杨猛清楚,无论是谁给自己挡路,都是找死!
“杜云焕一定尽力而为。”
第二百一十九章 杨家绿营(一)
永昌一案审结,滇西的事情才算刚刚起头,这几年滇西混乱,滇西的官场更加的混乱,处理完永昌之事,林则徐就回到了大理,继续处理滇西的政务。
贵州兵和大半督标都被遣了回去,杨猛却被留在了大理,林则徐坐镇大理处理滇西的事务,也是在等着朝廷的回复,若是朝廷不满永昌一案的结果,还得重审,若是满意的话,林则徐还要看着杨老三,整顿鹤立镇的军务。
云南六大总兵官,临元镇、开化镇、昭通镇属于滇东南,鹤立镇、普洱镇、腾越镇隶属滇西,而鹤立镇总兵一般要兼署普洱镇之职,是滇西最大的总兵官,也是云南职权仅次于提督的总兵官。
腾越镇已经半废,滇西的绿营都在鹤立镇与普洱镇,提杨老三做这个总兵官,林则徐也是有考量的,一是可以削去杨老三手中的兵权,二是可以让杨老三为滇西训练一支可用之兵,三是杨老三在宜良有买卖,这滇西不会长待,一举三得,既拔了杨老三的爪牙,又能为云南训练出一支新军,何乐而不为呢?
林则徐一边处理着滇西的政务,也在暗中查探滇西绿营的情况。
还是一句话,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云南四万绿营兵,开化、临元、昭通,再加上督标、抚标也不过一万六七千,而剩下的都在滇西,可滇西实际的绿营兵数量,只有不到八千人,将近七成的空额,剩下的这八千,还要兼顾守城、收税,有些地方的衙役也是用的绿营兵。
滇西三镇,只有鹤立镇的人马能在一两天之内拢起一两千人,而其他两镇,想要聚齐兵将,十天半个月,都算是极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