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路子走不通,有人就想走林则徐的路子,可这事儿林则徐哪能认下?一句不知情算完事儿。
不过因为这个事儿,杨猛却被林则徐狠狠的教训了一顿。
“杨猛你好大的胆,纵容督标抢掠邻省,这要是捅到京城,可是杀头的大罪!”
“大人,属下冤枉,咱们云南的督标,只是抓了几个往云南走货的鸦片贩子,劫掠邻省,这事儿从何说起啊?”
“好!好!好!那就让四川总督府,找你理论!”
“这个属下倒是不怕,来多少杀多少,官员贩卖鸦片,这可是死罪!”
“你……你的督标练得如何了?”
“尚算可用,拢共筛出三千八百可用之兵,属下也是无奈啊!这打制刀枪,都是花银子的大项,一个百炼钢枪头,就是几两银子,三千百八枪头就是过万两银子,打刀更花钱,一把好刀二三十两,这钱总督府出吗?”
“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下次再无法无天,本督也保不住你,滚吧!”
杨猛乐滋滋的滚了,他确实有乐得资本,一万三千多担鸦片啊!若是拿东印度公司的货,价值得在二三百万两,这便宜占得好啊!
虽说折了几百人,花了十几万银子抚恤死伤,但算来算去,还是自己赚了,一是变相的禁了毒,二是狠狠的发了一笔,三是死人的那些家,一家得了二百两银子,也算有了底子,起码在饥荒之中饿不死了,最重要的一点是督标三千八百人的建制成了。
第一百九十二章 八斤八两八钱(上)
发了一笔横财,督标也建成了,可督标的武器装备却让人很是抓狂,三千八百人,算上三百火头军,清一色的红缨枪。
红缨枪也就算了,还是杂木杆的红缨枪,精钢的枪头,按理说应该配上白蜡杆的,不是杨猛舍不得花钱买白蜡杆,那白蜡杆虽说不便宜,但比起精钢的枪头,白蜡杆算是不值钱的物件。
那样的红缨枪,颤劲儿太大,不是好手根本玩不转,杨猛也试过白蜡杆的枪,拿在手里晃晃悠悠的不成样子,照着人的胸口通过去,这枪杆一晃,弄不好就扎裤裆里了。
上好的白蜡杆大枪用不了,只能弄杂木杆的红缨枪了,三米长的硬杆儿红缨枪,拿着这玩意捅人,倒也捅的死,但距离得合适,一旦近身肉搏,就得赶紧把枪丢掉,不然死的快。
去四川贵州抢掠,死伤几乎都是近战造成的,合适的刀剑就成了督标,急需的装备,在杨猛不断的催促之下,西山铁厂耗时两个月终于拿出了样刀。
自从杨猛筹备好了西山书院,两个月的时间才打造了几十把样刀,对此杨猛极度的不满意,带着人手耷拉着脸来到西山,看到打造的样刀之后,杨猛的脸色才好看了一些。
刀做的不错,比起上次葛仕扬拿给自己的那些垃圾货强了百倍,但看着一把把明晃晃的钢刀,杨猛还是觉得有些不太满意。
几十把刀里,各式各样的都有,单手刀占了绝大多数,从清军配置的腰刀、单刀,到各族山民用的平头刀、缅刀,杨猛能看的上眼的不多。
杨猛衡量这些战刀的标准也很简单,那就是杀伤力,新军装备的进口刀,全部是单手刀,骑战那些刀还算凑活,步战的话,单手刀的杀伤力远不如刺刀。
单手刀的重量一般就是两三斤,四五斤的就算是重刀了,别觉得四五斤不算重,大部分的云南新军,都玩不转四五斤的单刀,不是腕力、臂力强悍的主儿,拿着重刀上战场,那就是找死。
一个劈砍的动作,刀重了腕力又不够,对手一个格挡,就能磕飞你手里的单刀,而且单手刀用于格挡,防御力也不够,用握把的位置,也很难挡住刺刀的突刺。
单手刀想要好使,重量就得轻一些,想要减轻单刀的重量,就只能从刀身的宽窄和厚度上下手了,刀身过窄、厚度太薄,这样的刀打造的难度也就变大了。
而且想打制合格的单刀,对铁匠的技术要求极高,过于注重锋利度,一旦淬火过度,刀身就没了韧性,很容易折断。韧性够了,淬火不到位,那刀刃就不够锋利,虽说刺死砍伤,是冷兵器作战的原则,但刺与砍的难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