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页(1 / 2)

“韦驼子,云南出了什么事?”

两个月的时间不在云南,怕是那边出了大事了。不然韦驼子不会在自己的命令上打折扣,八成是老爷子,调走了防疫营的人马。

“爷!云南大旱,各地粮食歉收,宜良的收成只有往年的七成不到,老爷子让我给您带了书信,要从长江水道调运粮食。”

“可是滇西又出事儿了?是马效青还是张富?”

一种不好的预感,罩到了杨猛心头,回乱啊!大灾之年,只怕滇西又要乱了!

“不是回回,是咱们家收拢的山民,各大头人见今年粮食歉收,怕杨家养不起他们,与孙伯青起了冲突,孙伯青一天杀了三百多人,滇西的庄子要乱了。”

没想到事情竟然发生在杨家!看来以后引山民下山,可不能再搅和在一起了,不然他们的头人,就是自己潜在的对手。

让秦子祺读了老爷子发来的书信,云南的大致情况,杨猛也了解了。由于土地和粮食的牵制,大多数山民还是安分守己的,只是有几个头人,想要带着自己的亲随,趁势反水,却被孙伯青强势压住了。

“子祺,写信!知会广州的潘老爷,让他用十五家商盟的力量为云南筹粮,什么粮食不限,只要是能吃的就成,数量多多益善,钱款从广州那边出!

知会滇西的孙伯青,先赞他一下,前事做的妥帖。让他对于山民的各个头人,一定要严密的监视,胆敢趁势反水的,绝不容情!让他打开滇西各个武庄的粮仓,先派出三个月的口粮稳住山民,一切事情等我回去再说!

知会昆明的老爷子,在盐津渡口附近,建造大型的粮仓,要设上武备。让杨家的管事,在宜良选取家口多、男丁数量多的庄农佃户,许给他们双倍的土地,给他们耕牛,让他们准备往滇西迁移。

宜良属于庄子的肥地,拨出五千户的数目,建造砖瓦的房舍,预备耕牛农具,准备接受滇西那边过来的山民。

知会我大哥,现在就派人去云南各地,用粮食换取土地,那些活不下去的,现在就开始收拢到杨家,选出汉人庄农佃户,往滇西的武庄迁移。

知会岑毓英,让他弄一套兴修水利的章程出来,主要针对滇西,我回去之前一定要弄完。再让他选一批敦厚的读书人出来,去滇西建私塾,先把山民的孩子弄到私塾里读书。

弄完了书信之后,腾出一条快船,让他们五天之内回到云南!”

今年的开头一切顺利,还掘了云南铜官这座纯金的大矿,没想到自滇西民乱之后,形势就急转直下,没有一件好事儿,全他妈是烂事儿。

看来真是自己的步子迈的快了,滇西之事,本就做的仓促,引山民下山之事,自己做的太急了,而且没有打散这些寨子,让各寨的头人有了可趁之机。

“韦驼子,你找几个熟识江湖的人出来,让他们给两广的哥老会下帖子,与杨家有隙的,让他们去云南说理,现在这个时间,谁敢对杨家下手,老子灭他满门!”

哥老会也是个麻烦,滇西那边不妥帖,自己最近就腾不出人手来了,江湖事江湖了,与哥老会的仇怨,还是要尽早的处理一下。

“去把魏先生请来!”

这次带着魏五就是个错误,要是把他留在云南,说不定老爷子那里能轻松一些。这次的专销权之争,他屁忙没帮上反而让他知道自己与荔香园潘氏的关系,这老奸贼脑有反骨啊!

火烧头这地段太不安全,周围四通八达的全是水路,趁魏五还没上船,杨猛也下了立即启程的命令。只要进了狭窄的河道,就不怕海匪了,不然再战上一场,这大批的货物就要易主了。

东印度公司,也忒不是东西,竟然把二十四磅臼炮给了海匪,他们真是打算要自己的命吗?如果要弄死自己,为什么不派几艘内河炮舰呢?那样自己就必死无疑了。

这事儿也是个挠头的问题,想追究自己现在没那个能力,不追究又咽不下这口气,事情难办啊!正当杨猛对东印度公司发愁的时候,魏五这老奸贼,颤巍巍的上了战船。

看了看周遭的火炮,魏五的脸色有些不自然了,这杨老三好本事啊!短短两个月,又弄了一批火炮,刚刚的炮战他也见识过了,想来大清的水师到了这里,肯定打不出杨家这样的水平。

这杨老三心智上差了一丝,但心机城府却是堪比积年老鬼,自己这次住在荔香园,身边有不少他的细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