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这话属下可不敢当!辽西百姓人人皆知公子仁德之名,我不过是公子派来守门的。”
“不扯这些没用的了!部队现在训练的咋样了?有没有把握从沓氏一口气干到襄平去?”
“公子放心!这次我亲自带队,一定让公孙度龟孙子知道厉害,这回却是要把上回的仇一并给报了!”
“好,我就在令支等你的好消息!让士兵们停下来歇歇,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蓟城新酿的烧酒和上等的腌牛肉,让士兵们好好吃个饱,喝个够!”
“嘿嘿,我就知道公子对我们度辽军没得说。传令兵,传本将军令,全体将士暂停训练,排队前来领取大公子的赏赐犒劳!”
片刻之后,海滩上传来士兵们阵阵的欢呼声。
刘和坐在高高的望台上,面带微笑看着鲜于银狼吞虎咽地嚼着牛肉,思绪却已经飞向了远方。
“后世的登陆作战,防守一方占据了地利之便,因此登陆的一方必须要付出巨大的牺牲,才能在滩涂上立足。这个时代人们的海阳意识还很单薄,就算公孙度组建了辽东水师,主要任务也不过是来往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承担了海上的交通运输任务,而真正的登陆战却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次我花费两年的时间组建了庞大的一支海上运输队,一举将上万的大军运往沓氏登陆,也算是看得起公孙度了。希望鲜于银不会辜负我的期望,把盘踞在辽东的这头饿虎替我剪除掉!”
第三六七章 谣言
阳乐城为徐晃控制已有两年,如今这里依然是孤城一座,不过城内情形却比两年前有了很大的改观。
两年前,徐晃率领三千轻骑从辽西临渝出发,途径六百多里的急行军,突袭了被辽东鲜卑和乌桓人盘踞的阳乐城,从而将度辽军的大旗插上阳乐城头,结果逼得“辽东王”公孙度不得不将麾下四万部队压在医巫闾山以西的昌黎、扶黎、宾徙和徙河四座城池组成的防线之间,时刻防范着幽州大军的攻击。
度辽军副将徐晃此前在辽东籍籍无名,相比于太史慈、鲜于银、张郃等凶名赫赫的幽州将领而言,他不被当地的鲜卑人、乌桓人和公孙度的部下所重视。然而,徐晃毕竟身具名将之资,他仅凭手中的三千轻骑,却是击破了重兵驻守的宾徙城,狠狠教训了柳城附近的鲜卑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便在阳乐扎稳了脚跟,然后还利用当地错综复杂的势力关系,拉起了一支人数超过三千的“外籍军团”!
也就是说,徐晃手下如今不仅有三千度辽军轻骑兵,还有三千由乌桓人、鲜卑人和辽东汉人混合而成的“雇佣军”。远离大后方的徐晃,用养活三千轻骑兵的军饷物资,生生地在公孙度的眼皮子底下拉起了一支六千人的队伍,这份能耐还真是令人感叹呢。
刘和在幽州西北战线上取得大胜之后,酝酿已久的攻辽计划立即展开,而徐晃率军占据的阳乐城随即便迎来了强力的增援。
镇北军副将田豫率领本军三千轻骑,外加镇北军从渔阳和右北平征募的五千乌桓骑兵,在七月中旬进驻阳乐城。
至此,阳乐城内的兵力由最初的三千激增到一万四千,已经是一支令人侧目的力量,若是徐晃和田豫能够精诚合作的话,或许能够再度创造战场上的惊喜,为幽州讲武堂再添一份经典战例。
委派田豫率军前来增援徐晃是蓟城司令署的命令,而司令署的命令便是刘和的意思。对于徐晃的大将之才,刘和从来就没有怀疑过,只是没有预料到徐晃的崛起竟然如此之快,更没有预料到白波军出身的徐晃玩起骑兵来竟然也是得心应手。
镇北军副将田豫是刘和从大耳朵那边换过来的,虽然加入军中的时间不长,但田豫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徐荣的肯定,这次刘和让田豫率军前来增援徐晃,何尝没有重点栽培和任用的意思。
说起来刘和还真是够腹黑的,这些年他不动声色地便将李严、赵云、张郃、太史慈、郭嘉、徐晃、田豫这些原本属于大耳刘、曹黑子和孙老虎的得力手下挖了过来,如今若论麾下武将和谋士的整体水平,刘和比袁绍和曹操两股势力丝毫不差,比孙坚和刘备更是要高出一两个档次。
田豫到了阳乐城之后,姿态摆的很端正,他将战斗力最强的镇北军骑兵营交给了徐晃统领,然后安心管理五千乌桓雇佣军,另外就是城中一万多兵马的后勤供应,在涉及到具体的军事行动方面则完全以徐晃为主,他偶尔也会从旁补遗。
徐晃的性格本来就是不喜与同僚争功夺权,如今遇到田豫这样的坦荡君子,两个人经过短短半月的熟悉和磨合之后,便是配合的得心应手,十分默契。
这日徐晃收到军师李儒派人发来的急报,得知大公子已经亲临辽西督战,便与田豫商议如何向大公子送上一份“见面礼”。
“国让,令支方面给我们的命令是尽力将公孙度军的主力吸引到医巫闾一线,若是条件成熟的时候,可相机而动,将战线向东推进至大辽水以西。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以在下愚见,令支方面下达的这份命令给吾军划定了最低作战目标,同时又给了吾军便宜行事的权力。以吾军现在的兵力,完成最低作战目标并不困难,只要出兵攻下公孙度军在西线布设的四座城池中的一到两座,必然会令襄平震动,进而再度抽调兵力前来堵截。不过我们若是仅能做到这一步,却是有些辜负了公子的期望,在我看来,这次如果不能饮马大辽水,便是吾军的失败!”
“哈哈……,国让兄真是快人快语,说到了某的心窝里了。辽东公孙度军虽然人数众多,不过土鸡瓦狗而已,当初公子既然可以在蓟城之外全歼辽东两万骑兵主力,这次我们又何惧四万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