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由青石垒成的白山城已经初具轮廓,虽然只有一丈多高,南、北两座城门,但也让城内留驻的军民感觉心中踏实许多,就算得知东部鲜卑人可能要来攻打,依然能够稳住心神,做好各种迎敌的准备。
这天,赵云和杜畿骑马绕着环形的城墙仔细巡视一圈,检查墙体和城门洞是否存有缝隙和糟虚的地方,以便及时进行修葺补全。
“城墙还是有点矮了,虽然可以阻挡胡人的骑兵,但胡人若是携带了井栏和云梯,守军的地形优势就会不复存在,只怕到时候伤亡太大!”赵云皱眉,有些担忧地说道。
“筑城的工程量太大,还需至少两年工夫,才能完全筑成高三丈的城墙,短时间内只能借助现在的规模进行防御了。”杜畿有些不甘地说道。
赵云思索片刻,忽然说道:“如今正值隆冬天气,可否组织人力用草袋装上土,在现有墙体的基础上堆高两丈,然后从上向下日夜浇水,使其结冰坚固,成为一道冰墙,这样便能大大增强城墙的防御能力。”
杜畿听了赵云这个建议,稍一考虑,便露出惊喜之色,兴奋地说:“此计绝对可行!若是没有下面一丈多的石墙作为基础,在平地上浇筑冰城,容易因为基础不牢而塌方,而且胡人来时也可放火炙烤,因此无法实施。如今在现有的一丈多高石墙基础上垒土浇水,则没有这些问题,可以起到临时的防护效果,直到明年四月冰化之时。”
“有这几个月时间,应该足够了。那便立即组织城中劳力开工吧!”赵云拍板,做出决定。
接下来的几天中,城内一万多人不分白天黑夜地辛苦劳作,他们从城外不远处掘坑取土,然后再将泥土填入草袋中做成几十斤一个的土包,再由战士们运到城墙上面,一层一层地整齐码放。城内的百姓架起大铁锅和铜锅化冰取水,然后抬到城墙上面一瓢一瓢地往草袋里面浇灌,直到温水在寒风中结成一层厚厚的冰,覆盖在土袋的外面。
城内有四个联合部落,正好一个部落负责一面城墙,在强敌来袭的重大威胁之下,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更没有一个人问杜畿要工钱,大家只知道趁着东部鲜卑人未抵达之前将冰城浇筑的越高,到时候大家就会越安全。
时光在白山城军民的辛苦劳作中一晃而过,很快便是十天过去……
城中高耸的望斗上,一位年轻的乌桓士兵全身裹得严严实实,只留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向着东面和北方使劲眺望。
忽然,他的瞳孔往内收缩,眼神中出现了紧张之色。
“当……当!”急促的报警铜钟被他使劲敲响。
鲜卑人来了!
赵云闻讯,从容登上东面的角楼,手持千里镜仔细观察着远处隐约出现的鲜卑人的哨骑和前导部队。
“立即派出信使,从西门离开,向马城报告,便说东部鲜卑人已至,兵力超过两万,白山都尉府有信心御敌于外!”赵云向身后的传令兵下令。
鲜卑人出兵,向来是大小部落聚合在一起,然后由共同推选出来的头领进行指挥,他们不像汉军出征时这般整齐森严,所以抵达作战区域的时间往往前后不一,总要两三天的时间才能聚齐。
鲜卑人如此散漫,却也不怕汉军出城攻击先期到达的部队,因为他们最擅长的便是游动作战。若是汉军出城,先期到达的部队便会朝着后方赶来的部队靠拢,如果遇到那种不知道深浅的汉军将领,只知道指挥部队一味追击,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便是陷入鲜卑人的重重包围之中,导致全军覆没。
汉人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借助城池等掩护进行有组织的防守作战,在茫茫大草原上纵横驰骋,那是鲜卑勇士与生俱来本领。
当城外的鲜卑人开始越聚越多时,城内的汉军果然静悄悄的没有任何动静,跟以往没有不同。
先来一步的鲜卑头领成律归,是东部鲜卑最大首领素利的侄子。素利只比檀石槐年纪小一些,当初便是他带着东部鲜卑七十多万族人拥护檀石槐将东部、北部和西部鲜卑人联合在一起与大汉朝进行对抗。檀石槐死后,鲜卑大联盟瓦解,素利于是又在大鲜卑山(后世的大兴安岭)以西、燕山以北广袤的东北草原上当起了老大,这一晃就是十几年过去了。
素利已经感觉到自己老了,同时也越来越感受到幽州近几年忽然冒出来的那个大公子实在是鲜卑人的头号公敌,因此同意了轲比能的提议,派自己的侄子和部落内的勇士弥加一起率军西征,策应轲比能的行动,同时也是锻炼下一代的接班人。
成律归眯着眼睛,久久凝望着不远处那座高耸的城池,脸色越来越黑。
“纥豆陵,你个蠢货,睁开你那比马还大的眼睛,好好看看前面这座城池到底有多高!”成律归双手紧紧拽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壮汉胸前衣襟,使劲地摇晃,勒得对方脸通红,眼睛朝外猛鼓。
纥豆陵心中一阵发苦,他有些结巴地向成律归解释说道:“启、禀大人……半个月前,我带人前来此地打探时,这座城,真的……真的只有一丈多高……,也不知道汉人使了什么神奇之术,竟然在这几日内将城墙加高了两丈多……”